第97章 李泠(2/2)
“欸。”
门吱呀一声开了,夏衡领着路明翼走了出去……
——————
苏宅的别院,匆匆而来的李泠,躺在院中树下的躺椅上假寐,脸上搭着一把扇子。初春的阳光,正是温暖却不刺人的时候,透过树叶撒下了细碎的光斑,随着风吹轻轻晃动。
“老爷,苏大人来了。”
耳边书童的声音惊醒了他,李泠拿下扇子猛地坐直身子道:“哦,快请!”
那书童转身去到了门口,李泠缓了缓也站了起来,坐到了一旁的石桌边。
“李老!”
“小公子。来,快坐,快坐。”
苏季走进来朝着李泠行了一礼,李泠虚扶了一把,招呼他坐了下来。书童来给两人添上了茶,弯腰退了下去,苏季先问道:“李老住的可还习惯?苏宅条件不好,委屈您了。”
“不会,我住的挺舒服的。”
“麻烦您老特地来京一趟,辛苦了。”
“不辛苦。当初老师待我也是颇多照拂,老师出事后,我没能查清真相,已经很内疚了,现在小公子请我帮忙,我又岂能推脱。”
李泠叹了口气接着道:“当年啊,是我发现了青云扶日旗有异的问题,可此案已定,我没有别的证据,老师又身陷辽东战败的舆论里,朝中无人愿意帮忙,我一人无力翻案。再之后,我被迫辞官,无奈之下就把那份卷宗誊抄了一份,一份带走,一份留在了浙江按察司,以求多年后若是被有心人看到,或许能查清真相。没想到啊,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份卷宗居然落到了小公子手里,这就说明,是天道助苏家平冤啊。”
苏季低头落寞地笑了笑道:“话是这么说,只是我现在也不清楚,苏家是否真的有冤可平。李老,您可以跟我说说当年的事情吗?”
李泠皱着眉说道:“这件事情,说起来也就是那样。老师辞官返乡的第二天,就遭歹人夜袭,苏家上下除了小公子,皆命丧于此。后来他们在勘察现场的时候,在书房假山处发现了王氏倭寇的青云扶日旗,当时在老师和浙江巡抚的推动下,王氏倭寇他们正在杭州商议招抚事宜,却没想到突然出了这样的事,招抚也停滞了下来。联系到老师之前清剿过海寇,还颇有成效,苏州那边便认定是王氏佯作招抚实为寻仇,借机灭了苏家。”
“这说法我是不信的。我就在杭州,王氏倭寇一行人被抓后,拒不承认是他们所为,我随着浙江巡抚审了很久他们都不认。而且招抚王氏倭寇之事是老师一力推进的,他们也是愿意的,又怎么会反咬老师一口。因为我的身份,这个案子是交由南京审的,后来连王氏他们也被送去了南京,我手上什么也没有了。之后我托人拿到了苏州知府勘察现场的卷宗,那里面有苏家发现的旗子的图,我和我手上的青云扶日旗对比了一下,这才发现了问题。”
“李老是说这个吗?”
苏季听到这儿连忙从怀里拿出了那份卷宗,翻出了画着旗子的那一页。
“对,就是它。你看,这里……”
李泠说着指着画上的云纹道:“这里的云纹,细看和我拿到的实物是不一样的。这是记在卷宗里的,画的应当没问题,我的旗子,是从王氏倭寇那里拿来的,肯定也没有问题,所以只会有一种情况,苏家发现的旗子是假的。倘若此事真的是王氏倭寇做的,若他们不想让人知道,怎么会留下旗帜,若他们想让人知道,又怎么留下一个假的。”
“那,那会是谁假借王氏倭寇之名害苏家呢?他的动机又是什么呢?”
苏季想到了之前夏衡说过的话,问道:“会不会是倭寇内斗,有人不同意接受朝廷的招抚,所以才……”
“啧,有可能。可既然他们的目的就是打断招抚,陷害前来谈和的使者,那为什么要用假的呢?旗帜这种东西,自然是按照规制来的,没道理他们的旗子和别人的不一样啊。况且这个假的旗子除了我们之外朝廷也没有人在意,他们此举又何必呢?”
“说的也是。那李老的这份卷宗,是从哪里来的啊?”
“这案卷是我从一位友人那儿借来的,那人啊,现在就在你身边。”
“我身边?”
苏季看着李泠满眼笑意,低头想了想反应了过来:“是廷尉!”
李泠点点头道:“是他,那年他是苏州府的推官。”
“那青云扶日旗的事情廷尉知道吗?”
“我后来告诉了他,只是这案子影响很大,审理的官员很多,他一个小小推官根本插不上话。”
“我明白。”
苏季盯着桌上的画看了一会儿,突然想到了其他事情,抬头问道:“对了,李老,您可知道我祖父当年为何突然辞官吗?那时我年纪小,什么也不知道。”
“老师辞官,说突然也突然,可也不是无迹可寻,此事,当是与宁王有关。”
“宁王爷?”
李泠这么说苏季有些惊讶,问道:“与他有何关系呢?”
“宁王的事迹,想来你也是听过的。他自幼便有腿疾,行走只能靠轮椅,皇帝怜惜他便让他留在了京城。当年萨尔浒战败后,没想到他竟然自请去辽东平乱,皇帝不许,他就悄悄跑了过去。起初,皇上只是托辽东照顾他,并不上心,可宁王却于练兵颇有心得,向辽东巡抚建议了不少良策,慢慢地朝廷就给了他一个虚职。后来皇上看他一心想要留在辽东,不忍他父子分别,便将宁王妃和孩子一并送了过去。再之后辽沈接连陷落,宁王留守广宁助广宁守将守住了城,自那之后,他便升任成了新任辽东巡抚。”
“我与老师多有联络,当时辽东接连大败,朝中有人提出招抚建奴,老师不同意,坚持收复失地。老师的本意,是练兵屯器,联合朝鲜蒙古,准备充足后再出战。可朝中有人不听,一再催战,他们认为只要兵力足够,就能一举大败建奴。广宁之战被迫提上了日程,老师情急之下,做出了我认为最错误的一个决定:重金抚虏。”
“这个提议,先前已有人提起,老师便顺势说服朝中应允了他。没想到啊,最后广宁大败,便是败于蒙古。”
“所以是祖父招抚蒙古的战略失败了,才突然辞官的吗?”
李泠摇摇头道:“我觉得还不止。之后是什么事情你还记得吗?”
“之后,之后是宁王私下议和叛敌……”
李泠这么一提醒他反应了过来,惊道:“宁王叛敌!?”
“不会,不能吧。”
“小公子,老师是主战一派这是毋庸置疑的,否则皇帝也不会放老师离开。我不是兵部的人,军事机要我也不清楚,不过后来宁王私下议和被揭露出来,是因为拿到了他的议和信。我想,老师应该是早听到了议和信的风声,为保苏家才自证清白离京。”
“哦,这样啊。”
李泠这么说苏季放下了心,平复了一下心情又问道:“那,李老觉得,宁王叛敌的事情,是真是假啊?”
“这个事情,凭心而言我是不信的,可宁王的议和信,据后来刑部说,确实是他的字迹,就……”
“那会不会是他以此迷惑建奴啊?”
“有可能,但问题就在于广宁败了,败于蒙古,也败于内奸,所以宁王的嫌疑,很大。”
苏季点点头消化了一下接受到的信息,起身行了一礼道:“多谢李老今日告诉我这些。”
“不谢,我知道的也不多,总归能帮一些是一些。”
“耽搁了李老这么久,苏季就不打扰您了,您好好歇会儿,晚些时候,我带李老在京城转转。”
“好,我等着小公子。”
李泠说着站了起来,苏季拱手道:“那苏季便告退了。”
“嗯。”
李泠说着送着苏季去了门边。旁边的树上长出了春天的新芽,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显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