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五十二:当面指责(1/2)
门外众人见那儒生,皆敬避之。李逸好奇,遂起身相邀,那文士也不做辞,欣然入内,安坐李逸桌旁,然后朝周洪处开口道:“途经于此,闻肆中阔论,驻足听之,此壮士真忠直之士也!”
“呵呵,不过粗鄙妄论,倒教先生取笑了”。周洪谦辞道。
“不然,壮士所言确是正言,我观李使君亦称英雄也,只是这使君虽有大志,却有不足取之处。”这儒生手捻一缕长须道。
李逸闻言心中一怔,忙以眼色止住待要发作的赵云,起身拱手施礼向那文士问道:“某乃行商,正欲拜请州牧以为近身,不知先生所言当今州牧有何不可取之处?还请见教,待日后我侥幸为吏可谏言之。”
那儒生轻笑道:“李使君虽有大志,又具仁德之心。然,过于优柔,妇人之仁也,思虑过重遇机不能果决,如当日孙刘相争,其坐牧豫州,若趁势而进,荆州得之多时矣。再者,伐荆州之日,若继之大军争讨袁术,今淮南亦定也”。
郭嘉闻言双目一亮,却不作言。李逸轻笑道:“昔日若趁孙坚之争而取荆州,一则荆州内讧未升,且刘表坐拥荆襄,掌十余万精锐,又有八万水师威压长江,豫州纵倾尽全力来攻,虽胜也必为青兖诸侯所趁虚而击,得不偿失也。再者战端一起,诸侯势必皆趁机相互攻伐,百姓岂不又遭荼毒之苦?”
“呵呵,彼时孙坚来攻,荆州大半军力尽在汉水之南,若豫州使数万大军来攻,樊城以北自然难保。豫州与孙坚两处夹击,依刘景升之心性,必向北而降而不肯降与死敌孙坚。一则孙坚欲杀之而后快,纵降也难保性命;二则孙文台本为其所属,若降于其,刘景升无颜立足于世。故豫州必可得襄阳之地;彼时只需豫州兵至与荆州精锐合为一处,孙坚岂能不败?再迫刘景升招荆南四郡以归,则荆豫便可何为一处;那时凭豫州牧帐下荀公达郭奉孝田元诰之谋,仗颜良文丑张辽赵云之勇,跨江而击,江东一鼓可定,袁术以两郡之众如何与荆豫相敌?则扬州亦可定也!收三州之力,或逆江而西进取两川之地,或兵出寿春、沛、进取徐州、陶潜又能支撑几时?再或携荆豫精锐北进洛阳,并发兖州、恐兖州诸侯早沦为阶下囚久矣。彼时纵河北袁本初、西凉董卓等辈亦不敢正视使君矣。”
那文士收住话头,将面前茶水饮下,复开口道:“然使君恐战端一起,贻祸黎民,伤亡士卒,故而弃良机而行远途,岂不知这天下已然诸侯并起,战祸已是避无可避,即便豫州力求自保,这帐下儿郎便可毫发无损乎?何至弋阳起刀戈之事?鞠义何故致死?豫州一怒仍未免开启战端,却错失进占江东诸郡;安定扬、徐两州之良机。今反弱于河北袁绍,受制于曹操、袁术环伺之累也”。
李逸闻言,沉思不语,那文士起身笑着道:“事无常态,变则通之。而今天下贤士众矣,俱思明主,李将军有字孟尝,当效古之孟尝君聚集天下贤良志士,却不可效其碌碌一生。”言罢离去。
李逸暗自推演适才其所言,竟觉甚是可行,半响回过神来,那文士已去,急令随从打探寻访,却未寻见,只知乃是汉中沔阳人士,南郡蔡氏之婿黄承彦。李逸闻听大惊,这黄承彦可不简单,虽在后世演义中出场不过寥寥数次,却是诸葛亮的岳父,黄月英之父。也是刘表连襟,蔡瑁的姐夫。夷陵之战后救陆逊出飞鱼浦石阵。称得上是同水镜先生司马徽、鹿门庞德公一般的奇人。李逸虽遭其当面指责,不怒反喜。便将此事记在心里暗暗使人告知田丰,令其寻访延请。
李逸等正要离去,却闻街上有人呼喊:“丹阳周太守公子自城隍庙前当面求娶二乔呢,快去一瞧绝色佳人呀”。一时街上行人纷纷向东行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