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丧心病狂短毛贼(2/2)
欺人太甚!
县城有东、西、南三门,都设瓮城。
“开炮!”
张世杰指挥炮兵眨眼就轰破外边三门。
瓮城里的内门因为角度关系打不到。要让步兵冲进去就是被人家瓮中捉鳖,找死。
“千万别怂!千万别怂……”
步阵里的姚奇英扛着大旗,只等一声令下,就要抢先登城。
可惜。
革命军就给了这么点颜色,绛县顶不住了,要出三百石粮食求和。
“晚了,要加倍!”
知县犹豫的工夫,绛阳门上的敌台又被轰塌。
“别打了,就六百石粮!”
“晚了,炮子火药不用钱吗?要超级加倍!”
李自成又对送信人说:“康兄弟,你有前途,过几年就是武进士,宣府守备。辅佐知县好好守城,可千万别被其他流寇打破。还有,跟南樊镇生员陈自治说一声,明年流寇要去抢掠,让他早点做防备。”
其实提醒了也没多大用——
陈自治说:“我等起初即谋修寨,镇众不肯同心。有说躲五泉沟地方,有说往山洞可避,全然不信。”
然后张献忠到了,“遍野蜂拥,火焚百里,老弱尽杀,妇女掳去。”
之后陈自治主导,镇民这才行动起来,砍了两株千年柏树卖钱,同心修寨。真正的不见棺材不掉泪。
“……”康四维带着五两辛苦银纳闷回城。
知县屈服于银威,送粮一千石、柴禾五百斤、猪羊各十头。还有打进去的铁球炮弹也要送出来。
送完最后一趟,拉货的驴骡车被革命军干走。
“做人不能太短毛!”知县泪眼婆娑。
更难过的是革命军小将姚奇英,“这仗打了个球啊!”
……
革命军收队,至陈村峪涑水旁扎营。
后勤人员指挥着上百个征发来的民壮上山捡干柴砍枯树。眼下寒风凛冽,不烧旺火会很难过。
晌午刚过,张洪带着二十多辆车满载而归。
“大统领,咱这太平车可好使,轻便,拉的还多。”
两轮车因为拉车牲口要承担负重,不如四轮车装的多。
太平车古已有之,宋时极为盛行,在运输业上占有重要地位。
《东京梦华录》:“东京搬载车,大者曰‘太平’,上有箱(厢)无盖,箱(厢)如构栏而平。板壁前出两木,长二三尺许,驾车人在中间,两手扶捉鞭鞍驾之,前列骡或驴二十余,前后作两行,或牛五、七头拽之。车两轮与箱齐,后有两斜木脚拖掖,中间悬一铁铃,行即有声,使远来者车相避。仍于车后系驴骡二头,遇下峻险桥路,以鞭唬之,使倒坐缍车,令缓行也。可载数十石。”
“今之民间辎车重大,日不能三十里,故世谓之太平车,但可施于无事之日尔。”
明《天工开物》:“大车有四轮和二轮之分,其四轮车可载五十石,由马或骡牵引运行。或十二匹,或十匹、八匹马骡不等。”
主要道路条件不行,所以用的牲口多。车也不行。
原始太平车多由耐腐、耐震、耐碰撞的椿木、槐木等硬质木料打制;车底、内帮很厚;两边各有两个实心木轮,每个轮子都由一段段弓厚“铁瓦”围镶着轮边,“铁瓦”又由若干大铆铁钉深深砸进车轮内圈。
河南平舆年产太平车上千辆。
这种大车能载重四五千斤,行驶平稳,坚固耐操。缺点是没有转向架;车速慢;只能在平坦路面使用;自重也达到五六百斤,拉车牲口少说也要六七头。
宋应星说:“凡大车行程,遇河亦止,遇山亦止,遇曲径小路亦止。”
四轮大车对地形要求很高,他说这种成本很高的车只有在徐州、兖州、汴梁等处方圆三百里的范围内最为普及。
《水浒传》里,梁中书要用太平车押送生辰纲,被杨志拒绝了。太平车虽然平稳,可以拉很多货物,但是体积大、笨重、速度慢,也不方便隐蔽。半路一旦被强盗盯上,无疑会像去年一样,生辰纲被劫走。另外,即便没有强盗,太平车也不方便。因为一路上要经过桃花山、紫金山、白沙坞、野云渡、赤松林等地方,并非平坦道路,难走。
李自成改造后的四轮太平车自重轻一半,载重却不少。还有神器轴承、弹簧,又配刹车系统等。原版太平车要下坡必须在后面安排驴骡拉着减速,麻烦。
太平车还能改装成野战厨房,省的每次都要埋锅造饭。
如果给车子装上橡胶轮胎就更好了,大概还要等个二十年才行。那时候李自成都可能开始修铁路了。
大统领检查完张洪缴获,不由皱眉,“收了这么多?强取豪夺了?”
粮食六百多石,银子两万,驴骡牛马八头,羊三十只。
张洪急忙道:“是盖大户主动报效!我看他情真意切,也不好推辞。”
“没伤人吧?”
“绝对没有!”
“要牢记革命军纪律,咱们不是土匪山大王。收个税么,别弄的像抢劫一样。”
不过到手的东西总不能再送回去。
原地修整两天,革命军拔营西走。
沿涑水行二十多里路就是十槐镇(横水镇)。
此地算是晋南陆路通往中原的必经之地,四方商货集散地,有店铺四五百家。
前方小镇在望。
革命军小将姚奇英却打不起精神,“这么个小破城,拿个二等功都难。唉,将就一下吧……”
他想多了。
十槐镇已被刘芳亮带队占领。
小刘在中条山也干出了点成绩,屯了五六万斤食盐;附近的横岭背巡检司暗地里投降;再往南的垣曲县里也发展了一百多内应,随时可以夺取县城。
垣曲县在历山和中条山之间的山沟里,算是山西通向河南门户。
出城往南五十里是黄河,往西走一百七十里山路经王屋山可到济源。垣曲县地理位置挺重要。
“大统领,咱去垣曲过年吧?我打头阵!”刘芳亮按捺不住兴奋之情。
“知道你干的好,下半年给你升官!”
李自成夸了一句,又说道:“垣曲懒得跑了,下次吧。咱年后要在晋南转悠,跟官军打几仗练练兵。”
“……”刘芳亮暗暗叹气,连个表现机会都不给。
没必要去垣曲,十槐镇一带也富裕,要啥有啥,可以过个肥年。
李自成在这边修整,上党那边李过和紫金粱合力攻破辽州。第二天就是年三十,正好进城过年。
转眼就是崇祯五年。
正月,留在陕西的混天猴派人伪装成米商进入宜君县,乘夜里应外合夺取了县城。陕西其他家反王和官军没啥大动作,可能都在过年吧。
还有两部农民军已由吴堡渡河进入山西,刘宗敏跟他们合兵攻下永宁州。
晋南这边,罗汝才在蒲州一带打游击;原三队李武威由龙门渡河,正往万泉汇合四队拓养坤。
拓养坤攻城未果,而总兵孙显祖率领兵马就快到了。
正月初七,十槐镇居民举着小红旗欢送革命军拔营。
李自成带兵走西南,后半晌兵围闻喜。
大佬王象乾早前在这里做过知县,办了点好事。闻喜以往每年冰雪消融、夏秋大雨时上涨的涑水会漫延到县城内,王象乾主持修筑了条长一百六十余丈的石堤,彻底隔绝河水漫溢。
王老头历仕五朝,虽文人出身,却是军界元老级人物,对明末军事思想影响极大。崇祯元年他已82岁,仍被皇帝拉出来总督宣、大。
闻喜知县当然早知道革命军盘踞在十槐镇。
李自成的大军一到,还没开口敲诈,县太爷派人出来讲和。
县里愿送粮五百石、银五百两。
革命军小将姚奇英快哭了,“你们倒是有点骨气行不行!”
闻喜县挺实相。不过李自成不满足,让县里把涑水驿站二十六头马驴骡送出来才罢休。
闻喜还有个裴氏一族,千年世家。
“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余芳犹存。”
“豪杰俊迈,名卿贤相,摩肩接踵,辉耀前史,茂郁如林,世不乏人。”
具体名人,那要把《二十四史》从头翻遍。
比如,魏晋时裴秀创“制图六体”,奠定了中国古代制图学的理论基础,一直运用了1400多年,直到明末。
还有个没名气的裴君赐,现任给事中,就是他说的先把农民军从山西驱赶回陕西再议剿抚。人才!
到明清时期,裴氏高官少了,扩散到各地的后人也就出了两个尚书、父子两巡抚啥的。②马上去敲诈尚书儿孙。巡抚还要三十年才出生。
当然,如果他们识时务投了短毛,倒是可以再续裴氏辉煌。所以,李自成赶紧派人去收税。
凤凰垣附近不止一个裴柏村,还有好几家大姓,董、宋、任、牛、毕、杨、辛、支等等等等,历史悠久,不知存款多不多。
另外,再黑一把。
曹魏九品中正制将人和官分为三六九等,不考核全靠推荐,自然一个人做官亲朋好友全做官。久而久之就成了所谓的世家大族。
其实,类似裴氏这种世家大族有个蛋的人才啊,全是关系户!
跟裴家一样的豪门在三国魏晋南北朝一抓一大把,什么清河崔、范阳卢、陈郡谢、琅琊王、南阳邓、关中杨、渤海高、江南朱顾沈陆等等,这些门阀一模一样,全靠关系一个拉一个。
所以拿这些地主老财讲家风教育有些可笑了,人家是继承制好不好?因为老子是英雄所以儿子一定是好汉。
自唐代以后靠科举出头的大族拿来吹捧家教才有一定说服力。
孔融四岁让梨,上了史书,流传千年。你家小孩三岁就知道给你开门、拿拖鞋,这算不算大孝子?是不是比孔融棒?能不能上史书?能个屁!
人家是因为姓孔才能出名,不是因为让梨。
上层把持着话语权,世家又把持了上层,那不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所以隋唐两代一直费心费力打压门阀,到武则天后才有了一定成效。再到唐末黄巢和朱温把他们杀的萎靡不振,世家门阀才彻底淡出了视野。
没有了“传帮带”,没有了“扶君上马,再送一程”,一旦全靠真本事考科举,世家马上就没了。这说明他们本来就是靠裙带关系才发达的。
……
张洪去了半天,又拉回来二十多车财货。李自成这次也没说啥。
第二天革命军启程往万泉,在孤峰山下遇到了拓养坤、李武威。
故人相见,来不及欢喜。因为大队官军就在屁股后面吊着。
革命军刚刚列好阵,宁武总兵孙显祖赶到了。
“我去你吗的!流寇哪来那么多炮?”老孙掉头就跑。
“我去你吗的!老子炮营都没开张!”李自成急忙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