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历史学家(1/2)
“截止到上一次通话,萤火计划的第二批志愿者,能有效联系上的是五十七名,又有一部分志愿者失联了……”
在科研部的一个会议厅中坐着二三十个人,此刻萤火基地负责与志愿者联络通讯的工作人员正在汇报情况。
“过了一年时间,还能联络上五十七个人,比起第一批志愿者,已经算是好了很多。”坐在会议厅讲台上的科研部长李阳说道。
“从数据上看的确是这样,第一批志愿者一年以后能联络上的仅有三人,而在第二批志愿者进入之前,这三人就已经失联两人,死亡一人,基本上算是全军覆没,第二批剩下的这五十七人不知道能撑多久。”一个科研人员感叹道。
“庞博士,我们只有五年的时间来放置一千个太阳能能源接收器,但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年,目前能监测到的正常运转的仅有三十五个,照这个速度,恐怕……”国家能源部的负责人担忧的说道。
“能联络上的志愿者有五十七人,为什么正常运转的接收器只有三十五个?况且今年六月我们已经给他们进行了第二次物资传送,他们应该是人手两个接收器,怎么也不可能监测到的数量这么少吧?”有人不解的问道。
“志愿者身处在一个封建朝代,治安和各方面的条件都相对较差,没有完善的体系,随时有可能遇上偷窃,打劫,生病,受伤等状况,严重的甚至失去性命,这种动荡的环境是影响他们长期稳定放置接收器的原因。”一个叫施文中的历史学家解释道。
“对了,施老,您有没有查到仪朝和那个仪辛王的有关资料?”李阳问道。
施文中摇了摇头:“自从第一批志愿者发现了仪朝,我就带着我的助手和众多学生详细查阅寻找,甚至连地方志和野史也没放过,可就是没找到相关的文献或资料。”
“不过我国有几千年悠久的历史,而我们了解历史的主要渠径是每个朝代的官方正史和文物,比如明朝的永乐大典和清朝的四库全书都对历代史籍进行过整理,而且对本朝的记录也较为完整,所以明朝以后的历史资料我们掌握的较多。
反之年代越久远,我们了解的就越少,特别是经历了焚书坑儒的浩劫后,秦朝以前的朝代,我们只能通过非官方的史记,竹书纪年,一些青铜器上的铭文,甲骨卜辞等来研究了解,所以就算有哪个朝代被遗漏了也是有可能的。”施文中补充道。
“严琳身上的信件,物件以及她所穿的衣物,这些东西上没有任何发现?”庞森突然插嘴问道。
“说来也奇怪,严琳身上所带信件上的文字看似象形文字,却又有所不同,我已经对比过目前所知的文字体系,并没有和任何一个朝代相符。
至于衣服物件倒是和汉朝的有几分相似,但还是有所不同,而且只有那么一两件,没法过早的下定论。”施文中回答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