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谜一般的理发店(1/2)
在父母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下,林力只得妥协,他选择外出的方向不算明确,只是本能地来到了高中母校前。
五年后的这个难得的阳光依旧的冬日,面对母校,他依然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个遥不可及又近在咫尺的午后。
往事历历在目,但又不堪回首。
“唉……”林力无奈地摇了摇头,他想起表哥的理发店距此不远,本着“不能忘恩”的初衷,快步来到了店门前。
“哥。”林力轻轻喊。
开门的是位年轻小伙。
“你找谁?”小伙问。
“刘志飞在吗?”
“不认识。”小伙摇了摇头。
林力想起09年表哥火急火燎分秒必争地匆匆返乡经营理发馆的样子,“应该不错啊?不是上次通电话还好好的么?”他嘀咕。
其实,林力没有走错。距离洛北中学不远,刘志飞自09年从拉萨返回后便不敢有丝毫懈怠,第二天就开始了试营业。从餐饮到美发的转行,对一个时年23岁的男人,实在不是简单的事。
作出这番决定,除了觊觎家门口学校生源的诱惑,还在于外省餐饮业巨大的竞争力,本就非科班出身的他虽然吃的下起早贪黑的苦,却实在提高不了菜品质量,后来索性缩减到只卖面条,不久便门可罗雀了。
而他的妻子,婚前正是美发出身,“夫妻同心其利断金”,俩人一拍即合,随即返回老家,在小区不远的学校旁开起了理发店。
这理发店十余平米,按照妻子的意愿装修完成后倒也温馨典雅。
为了吸引顾客,刘志飞夫妇先是做了“优惠大酬宾”活动,理发美发洗发一律半价。作为门外汉的刘志飞自然负责洗头,顺道听媳妇指点一二,半月下来,生意虽算不上火爆,却也忙得不亦乐乎。
“志飞,把翘剪给我递过来。”
媳妇说这话时,正巧给一位中年妇女焗好油,头发需要焗油机烘烤,这才得空给这个洗好发的中学生剪发。
刘志飞将剪刀递给她,店内排队等候的除过一位老大爷,还有两个男青年。
媳妇王莎,今年22岁,身材高挑诱人,加上还算不错的美发手艺,更是为小店吸引了不少人气。
“剪头发首先要倾听客人诉求,其次要根据每个人头型及脸型确定剪发方向……”王莎一只手熟练地将坐在座位上的中学生的头发轻轻抓起,一只手哗啦哗啦地剪,不一会儿,男生的发型便有了雏形。
“以抓剪为例,首先抓起头发基部,确定基部头发的大小,之后,再决定剪发后要形成的弧度有多大。一般来说,如果抓起的头发基部较大,修剪后的弧度也就较大,反之亦然。抓剪时要进行不同部位的抓剪,这样就能形成不同的弧度,也会产生一定层次感,落刀时部位要适中,不要过高或过低,否则都会影响头发的长度和弧度。”王莎接着补充。
刘志飞听着简单,可每次拿起剪刀,都觉得无从下手。
“小伙子,你们这生意还行,人手可不够。”老大爷听王莎讲完,又见她一人忙前忙后,久坐的两个男青年已有些烦躁,边吸烟边建议。
“叔,这才刚开张,雇不起人呐。”刘志飞赶忙从兜里掏出烟,给三人逐一分发。
王莎剪好男生头发,焗油机仍在运作,她试了试温度,赶忙笑盈盈地让老大爷落座。
“姑娘,剪短就行。”大爷很是随意。
王莎照做。
许是等待时间太过漫长,两位男青年的耐心终究被耗尽了,大爷的头发剪到一半,二人已扬长而去。
刘志飞意识到学会基本功已迫在眉睫,他暂时还顾不上找人,新店装修耗尽了手中余钱,父母又常年抱病,正是艰难时刻。
俩人在晚上十点送走了最后一位顾客,他们点了点收入,505元,算不错了。
“莎莎,忙了一天了,想吃点啥?”他们锁好店门,往家走去,稀稀拉拉的路灯将影子拉得很长。
“随便垫垫吧,这半个月还算可以,得好好坚持。”
王莎这话在理,做生意讲究很多,坚持当是最基础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