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他答对了签约站短已来(1/2)
刘表在大庭广众之下问的原话是,“孤是该纳之还是伐之。”
这一句话就表明了刘表的态度,也是刘表给自己两个儿子献策所划定的一个范畴。
要么主纳,要么主伐。
至于最稳妥的从长计议,来日观之等方略,在刘表划定这个范畴之后,就已经很明显的表露出一层意思,
他在告诉刘琦与刘琮,这个看似最稳妥的方略其实是最差劲的,不要提。
刘表也是担心刘琦与刘琮初长大成人,涉世未深,
很可能为了稳妥起见,而提出这个实际上是最差劲的策略。
这体现了刘表对其两个儿子的良苦用心。
刘琦在前世受过多年的素质教育,这让他从小养成了一个答题思路,那就是切记答非所问,否则答的再好,也是零分。
因此如今摆在刘琦面前的,能供他选择的,唯有两条路,
一是主张刘表以先前张绣反叛为由,出兵讨伐之,重新占据南阳郡以为屏障。
第二条,就是主张刘表暂时放弃前隙,对张绣的再次归附予以批准,并派出兵马协助张绣守卫南阳。
刘琦是穿越者,他知道历史上刘表最后是选择了第二条方略。
但如今的考验事关刘琦的将来,刘琦不会单凭《三国志》中所记载的,而将其完全当做事实。
一是刘琦如今如履薄冰,这让他务必要愈发小心谨慎。
再者是,《三国志》也是人写的,只要是人写的,谁又能保证无误呢?
刘琦信史,但他如今亲身处在广袤深邃的历史中,刘琦知道,他必须要在信史的基础上,有着自己独立,客观的判断。
否则,很容易步入深坑。
在这种谨慎的的心态下,刘琦先是对着刘表应了一声“唯。”
这是代表他接下了这次考验。
随后刘琦拿起摆在刘表身前书案上的一封文书,细细观看起来。
这封文书正是张绣遣使者送来的请求归附文书。
见刘琦的这番举动,刘表满意的抚须微笑。
虽然刘表很想刘琦在这次考验取得好成绩,但他又怕刘琦因为年轻而毛躁,在还未真切的了解张绣复降一事时,就轻易的提出策略。
若未了解实际情况,那么所提出的策略大多会是贻笑大方的。
但如今刘琦并没有如此,而是懂得先观看张绣送来的请降文书。
这封文书中,记载了张绣请降一事的来龙去脉,唯有在观看这封文书后,才算大致了解了张绣请降的大概情况。
刘琦没有急着表现自己,而是懂得先了解实际情况,这一点在刘表看来,很是难得。
在刘表记忆中,当初他如刘琦这般年纪时,可还没有这般沉稳的性子。
而除去刘表,厅内众臣此刻投向刘琦的目光也大多是赞赏的。
在刘表让刘琦提出策略时,厅内众臣的目光就已经都汇聚到了刘琦身上。
不管是支持刘琦的,还是支持刘琮的,抑或是保持中立态度的臣子,他们都很好奇刘琦到底会作出哪个抉择。
而他们看到刘琦未着急回答,而是先观看文书之后,大多数人心中都浮现了对刘琦的第二个好印象。
稳重。
刘琦在拿起文书之后,就细细观看起来。
刘琦这个举动一方面是想了解一下实际情况,看看文书里所说的,是否与《三国志》中记载的符合。
在观看之后,刘琦暗地里松了一口气。
文书里所记载的张绣前叛复降的事,是张绣自述的。
虽然为了保存自己在刘表那里的可能早已不存在的好印象,张绣文笔间多有遮掩,但大体情况与刘琦印象中所记的并无差错。
这让刘琦心中对自己准备的答案,有了百分之八十的信心。
而刘琦观看文书的第二个动机,是想观察在场人的神态。
刘琦假借思考,趁机抬头看了一圈在场的众人。
上到刘表,下至臣子,多是久经世事的人精,从他们脸上,刘琦看不出什么,得不到什么有用的信息。
但刘琦此时却发现了一个神队友。
那个人便是刘琦的弟弟刘琮。
在刘琦的目光不经意间转到刘琮身上时,刘琮的目光正好与其对视。
那个一脸倨傲的少年,在看到刘琦看向他时,倨傲的神态更加。
并且除此之外,刘琦还从他的脸上看出了无与伦比的自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