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建设基地(1/2)
第四十六章,建设基地
组装完基地外壳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各种系统的安装和调试才是后续最主要的工作!
和飞船一样,整个基地最主要的是一个中央智能控制系统,再有就是与之相互配合的动力系统、空气循环系统和水循环系统等等系统。
这些系统,在飞船上的时候杨子江就已经建造完成,只需要拉到组装好外壳的基地内就能投入安装使用。
当然,把系统和设备拉进基地非常容易,随便几辆基地上建造的卡车就能成功完成任务。
关键是如何完成好基地内这些系统的安装和调试。
首先是动力系统——杨子江额外建造了两台和飞船上一样的核动力发动机,这些核动力发动机经过杨子江的升级改造,早已脱离了对于制冷措施的依赖,可以独立的工作和运行。
而光是这两台核动力系统,不仅能够供应现在基地内部的能源使用,甚至是将来整个平原全部建成基地,这两台核动力系统提供的能量也绰绰有余!
为了将来继续扩大整个平原地区的基地建设规模,杨子江将之单独安排在了基地外东北部紧靠山脚的一角,并用飞船同款的不透明金属光泽外壳材料进行了覆盖保护。
核动力发动机房和基地内部中间建立了长达数百公里的连接走廊,设置了两道门禁,这里将是未来基地的动力核心。
整个基地,除了杨子江等核心十人组外,其他任何人都没有权限对发动机机房进行探视和维护。
其次是空气分解循环系统,火星监控卫星对火星南极冰盖进行探测,在发现大量水冰的同时也发现了大量的干冰,这些干冰就是二氧化碳在极低温度下固化的状态。
杨子江在派遣基地“高达”驾驶“超大型货车”去采集水冰的过程中,这些二氧化碳固化而成的干冰也被一起采集了回来。
而通过空气分解循环系统的操作,这些二氧化碳被分解成了大量的碳和氧气,碳将被留下作为基地生产的化工原料,而氧气则被留存在基地内,作为空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人类呼吸的空气中不仅仅只有氧气,氧气在空气占有的比重甚至只有百分之二十一。
还有大量的氮气以及其他气体,也是人类呼吸所必须的气体。
这个问题其实也好解决,要知道火星上为什么充满红褐色,那是因为大量的氧化物存在的原因,所以杨子江先对基地内的地表进行了改造,参照飞船内的空气成分,利用念力空间对基地内氧化物土地进行改造,直接变成了适合人类呼吸的空气成分。
至此,空气分解循环系统也正式开始运转,基地内的空气成分已经具备了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基本条件。
要不是考虑到基地内的温度还没有提升到适合人类生存的程度,杨子江早就安排志愿者们向基地内迁徙了!
空气分解循环系统开始正常运行后,紧接着的就是基地内的水循环系统,这是一个需要遍布基地内部各个角落的系统工程。
好在有稍小一点的10米“高达”在基地内辛勤的工作,终于在五天内按照杨子江提供的设计图纸完成了水循环系统的布置工作。
而就在基地水循环系统部署完毕后,基地内的温度因为基地透明外壳吸收光热的特性,已经从零下一百三十多度,提升到了零上27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