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人心一(1/2)
“武昌”这个名字,乃是三国时孙权大帝所取。他老人家为了和曹操争夺荆州,建都于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
这座城可了不得,襟江带河,交通便利,被誉为“九省通衢“之地,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
朱亨嘉攻下了武昌,天下震动。
陕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各省心怀大明的绅民,无不喜极而泣、奔走相告。一些身怀重病、年纪老迈的士子们,流着泪叮嘱家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鲁监囯旧臣、大儒黄宗羲兴奋地写道:“逮夫靖王岳州、武昌之捷,天下震动,此万历以来全盛之天下所不能有!”
这位大儒去年奉鲁监囯之命与阮美、冯京第出使日本乞兵,渡海至长崎岛、萨斯玛岛,结果受了日本人好一顿白眼,无功而返。
回大明后,清廷又拿家人性命威胁他,遂返家隐居,不再任职鲁监国行朝。
黄宗羲虽然隐居,血性犹存。当年余姚孙嘉绩、熊汝霖起兵抗清,他变卖家产,召集黄竹浦六百余青壮年,组织“世忠营”响应。之所以隐居,一是担心家人生命安全,更主要的是对大明的前途灰心失望。
现在朱亨嘉打下了武昌,形势大好、复明有望。梨洲先生在家里憋不住了,冒着清廷的通缉,向旧主鲁监囯通报清军消息,又捎鲁监国密信联络金华诸地义军。
这期间老黄家家祸迭起,弟弟黄宗炎被捕;儿媳、小儿、小孙女病夭;故居两次遭火。黄宗羲皆不改志,坚持反清复明。
他虽然属于鲁监国阵营,仍托人给朱亨嘉寄了一封贺信,祝贺他建此不世奇功。
朱亨嘉阅信后大悦,嘱闽浙总督何腾蛟、浙江巡抚张肯堂等人,加紧挖鲁监囯墙角,分化、收买鲁藩文武官员;又遣使至福建,拉拢鲁监囯权臣建囯公郑彩等人。
他深信,只要功夫高,没有墙角挖不倒。
“老爷,刚得到消息,靖王攻克武昌了!”
家人禀告顾炎武。
“什么”,正在挥毫泼墨的大儒顾炎武,闻言一颤,手中毛笔落地,两行清泪脱颖而出,“天佑我大明啊!”
三十七岁的顾炎武,字忠清,可他一点也不忠于清朝,多年来一直在长江下游秘密从事反流复明大业。
顾炎武定了定神,吩咐家人,“给吾换一套笔墨,吾要写诗以贺”。
行云流水之间,一首小诗写成。
廿载吴桥贼(指孔有德),
于今伏斧砧。
国威方一震,
兵势已遥临。
张楚三军令,
尊周四海心。
书生筹往略,
不觉泪痕深。
闻捷报,欣喜欲狂的心情,尽在诗中。
“监囯,又有前大明官员来投奔您了”。
跟随朱亨嘉西征的军中书记官瞿昌文汇报。
“哦?都有哪些?”
朱亨嘉坐在武昌王府内懒洋洋地问。
自从打下武昌后,投奔他的官员、士绅络绎不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