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修)(1/2)
回到渤海郡的治所--南皮城后,袁绍召集众人与袁斌相认。随后大摆宴席,众文武齐贺袁绍得子之喜。当夜,袁绍与众文武烂醉陶醉而归。袁斌因不胜酒力,开宴不久,即告退回房。袁斌终于见到了袁绍,谁人“仪容甚伟,折节下士;四世三公,门多故吏”的袁绍,在浊世之中,有着无与伦比的招呼力。他思考良久,以为在这个浊世之中,应该先依靠袁绍的气力,先平定青州(今山东半岛东部),冶山为铜,煮海为盐,依附青州富厚的物资来争霸天下,建设一个太平盛世。当夜,袁斌心潮汹涌,久不能寐。
第二天,袁斌专门造访了一下袁绍手下的首席智囊--钜鹿田丰(字元皓)和广平沮授(字则注)两位先生(田丰一开始是韩馥的手下,但不被重用,后袁绍诈取冀州后,提拔为从事,因为本篇乃是yy小说,故此在一开始把田丰何在袁绍手下)。但袁斌只是个私生子,即非孝廉,又不是茂才,素无名气,在东汉谁人以名看人,相互标榜的时代,寒门士子及那些有才无名的人,想要出人头地,干点业绩,那真是太难了。
田、沮二人虽智计无双,但到底未脱俗流。二人看不起袁斌,并未接见,袁斌吃了个闭门羹。
袁斌见无法感动那些所谓的名士,只好另寻他法。袁斌想道:“君子这条路行不通,只好去找小人了。”
袁绍身边有田丰、沮授这样的能臣、忠臣,自然也会有一些佞臣、小人。其中郭图(字公则)就是这样的小人。他虽然与郭嘉、徐庶、辛评、陈群等都是颖川的名士,但郭图此人没有名士应该有的文人风骨。他依附着捧场、投合袁绍,才获得袁绍的信任,本人素无品行。他也有自知之明,平素并不与那些才子、文人来往,他把全部的精神都放在如何讨袁绍的欢心上了。通常袁绍喜欢的,他肯定支持;通常袁绍厌恶的,他肯定阻挡。
袁绍身边尚有一个作风不太好的人,叫许攸(字子远),是南阳人,他为人十分贪财,但他与郭图差异,他自己也有相当的才干。他可以说的上是“老江湖”了,他与袁绍、曹操、张邈等许多大佬,都是挚友。他以前在冀州刺史王芬的帐下任幕僚,厥后王芬因图谋另立天子未成,自杀而亡,许攸就逃到袁绍那里,找老朋侪遁迹。以后就留在了袁绍的身边,可以说的上是袁氏团体的元老了。但因为他十分贪财,所以受到袁绍身边的一些人的藐视,认为他没有品行,不愿与他来往。而许攸也有自知之明,为人行事都相当的低调,轻易不揭晓意见,只有袁绍问他,他才指点一二。
袁斌就是看上许攸伶仃无援,行事低调这点,才主动与许攸结交。他把自己谁人护身符取下来,去掉红绳,把玉佛仔细清洗清洁,再用锦盒装上,来见许攸。
许攸自是识货之人,见这玉佛晶莹剔透,雕工精致,盛在锦盒之中,栩栩如生。这样的宝物可是万金不易。
许攸笑道:“四令郎此番父子相逢,可喜可贺,攸尚未与四令郎庆贺,令郎反而登门,还带此重礼,攸受之有愧。”
袁斌心想:“真会装蒜,受之有愧,收礼的时候,行动迅速,没见你愧在那里。”面上笑道:“那里,许先生乃当今名士,袁斌末学后进,自当前来拜会。”
许攸道:“攸不外一腐儒而已,那里称得上是名士,主公帐下田丰、沮授二位先生,才称得上‘名士’二字,攸与之相比,不外是萤火之光之于皓月;太仓之粟之于北海。不足挂齿,不足挂齿。”
袁斌道:“先生何太谦也,斌此番相见,乃是有事相求。”
许攸心道:“戏肉来了。”说道:“令郎不必如此,但有所求,若攸可为,决不推辞。”
袁斌道:“即如此,当与先生剖心以对。斌自幼长于汝南,克日方与父亲相认,才知父亲身边,袁斌之上,尚有三位兄长。袁斌孤身远来,苦无可以亲信之人,如有疑难,亦不知可与何人相谈。斌只为此苦恼不已。”
许攸微微一笑,道:“这有何难,方今浊世,黎民流离,这南皮城中多有卖儿卖女者,四令郎破费些许钱财,买上数十孩童,仔细修养、训导,日后自然会成一臂助。”
袁斌见他顾左右而言他,心中悄悄着急,心想,不跟你来点震撼的,你也不知道马王爷有几只眼。
袁斌暂时按下招揽之心,转而与许攸谈论起天下大事来。
袁斌问道:“不知许先生对当今之天下,有何卓识了?”
许攸反问道:“不知令郎之见若何?”
袁斌咬了咬牙,道:“自桓、灵二帝以来,阉人掌权,小人横行。以至朝政大乱,民不聊生。故有黄巾之乱,黎民影从。今虽已平定,但朝廷元气大伤,各地州牧、太守执掌兵权,此取乱之道也。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董卓,犹昔项羽,而汉室不行再起,董卓不行卒除。为今之计,惟有盛食厉兵,积草囤粮,坐拥河北,以观天下之衅。”
“哐啷”许攸手中的锦盒落到了地上,袁斌的一番话,把许攸震得目瞪口呆。袁斌道:“许攸先生,许攸先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