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编剧上雪访谈直播间(二)(1/2)
【投行之路访谈直播间】(本次直播访谈对象是戏外人物:编剧上雪,大家可以选择性进入)
读者:我们发现本书第二卷《头筹的争夺》比第一卷《危险的黄金》在专业知识点上加深了一个等级,涉及专业知识的地方我们有时要看很慢才看得懂,而且有时尽管看很慢还是看不懂,怎么办?
离月上雪:别担心,如果你不是干投资银行的,看不懂也没关系,很多时候上雪讲解专业知识,只是为了培养行外人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可以让大家在后面的剧情中建立一些基本的直觉,觉察出哪些人,哪些公司可能有问题。
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先生说得好,看书不一定要记得,不一定要理解,因为看过跟没看过,就已足矣让你产生变化。
就像那谈过恋爱的单身狗,跟没谈过恋爱的单身狗,完全不同。
尽管他们目前都没有另一半,尽管可能他们都对过去遗忘了大半,尽管他们可能都还是不懂什么是爱情,但他们就是不一样。
针对实在很想弄懂的孩子,方法如下:
1、多看几遍,看得慢一些;
2、多问度娘;
不管以上哪一种方式,都要自己多动脑,脑子久了不思考,会越来越笨的。
你们要感谢上雪这本书偶尔还是有一些难度,可以让你们练练脑,跟着主角一起深入思考,防止老年痴呆,哈哈哈哈!
近段时间,一些希望自己也能写故事的朋友曾经问过上雪,如何塑造小说角色?
别的作家是如何塑造的我其实不太了解,但就我个人而言,在描写一个角色所说的每一句话,特有的每一个动作前,我的心会完整地勾勒好这个人一生的轨迹,我会把自己想象成这个人物,从他出生开始,跟着他一起从头到尾活一次,至少活到小说这个人物的首次出场。
在写大纲时,上雪会想象这个人有怎样的父母,可能童年住在什么样的小区,有怎样的邻居,接受过怎么样的教育,应该能进怎么样的学校,拥有怎样的人脉,形成一种怎么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我将这些背景的塑造视作小说创作的必要步骤,因为只有这样,小说里的人物才能够鲜活,才能够真实,他们之所以能这样是因为他们的背景有饱满的支撑。
作为作家,我们不需要将这些饱满的支撑写出来,读者很聪明,自己就能揣摩出来。
比如在晨光科技项目上王暮雪跟李云生说她去法国交换过,有读者当时就直接下定论王暮雪肯定游遍了欧洲。
而事实上每个去欧洲留过学的孩子,都多多少少到处旅游过,至少去欧洲主要几个国家旅游一点都不奇怪,因为欧洲真的没多大,国家跟国家之间基本靠坐火车……所以王暮雪可以在德国并购项目上的饭局里很自然地跟德国人聊啤酒节。
再比如蒋一帆同柴胡讲解罗斯柴尔德家族时,有读者直接留言说:“蒋一帆肯定是看过宋鸿兵老师的《货币战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