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导演双簧,他人受过(1/2)
演出双簧,是曲艺中的剧目和演出,通常在普通化的舞台演出。蒋介石把这种演出形式移植到政治舞台,演得十分传神。经他部署与其相助演得很对路的有两小我私家,一个是政敌汪精卫,另一个是美国政客赫尔利。
事例:
汪精卫与蒋介石在一个较长时间里,既是国民党政坛上的冤家对头,又是相互使用,形影不离的一丘之貉。在蒋介石第一次下野后,宁、汉、沪三方告竣协议,建设了一个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特委会由宁、汉、沪三方人士组成。1927年9月特委会在南京建设。由于汪精卫不是实力派,再加上汉派内部有矛盾,在商谈历程中,汪精卫被凉起来了,起不到要害作用。于是汪精卫闹起别扭来。他以特委会不合党统为由,拒不加入联席聚会会议。这样三个要害人物,蒋介石、胡汉民、汪精卫虽被列入特委会名单里,但三小我私家都宣布下野,拒绝就任。特委会实权掌握在桂系和孙科手中。蒋介石下台,桂系起了很大作用。桂系原本是蒋介石依靠的主要气力,现在成了肘腋之患,是其难以容忍的。
在日本的蒋介石,派宋子文到广州与汪精卫商谈相助。宋子文对汪精卫说,如能驱逐李济深,蒋介石回国后将到广州来,重办黄埔军校练兵,与汪相助建设中央。
李济深是支持桂系的,此时他在广州。厥后,支持汪精卫的张发奎带第四军来到广州,大有反客为主之势。张发奎与李济深二人发生了矛盾。汪派人物云集广州,把广州作为阻挡特委会的基地。李济深向来与桂系关系很好,不赞同汪精卫的做法。汪精卫谋害驱逐李济深。汪假故邀李济深脱离广州前往上海,在汪精卫、李济深一起脱离广州到上海期间,受汪的指使,第四军军长发动了“广州事变”,效果,汪精卫、张发奎,在国民党内一下子被置于被告席上。
驱李倒桂,是蒋介石在漆黑策动,汪精卫在前台演出。驱李最后输了,蒋介石却一点没输,还赚了许多。镇压广州起义后,南京政府授李济深全权处置惩罚广东的政局。李济深组织他手下的粤军和桂军,攻打第四军。蒋介石资助李济深30万军费。第四军苦战不能胜,乃遵从蒋介石的意思,退往江西,接受蒋介石的掩护。双方均不以蒋为敌,因此,蒋介石顺利复职上台。汪精卫在前台演出,只得替蒋受过,被白崇禧步步紧逼,最后不得不听蒋介石的劝告,逃避外洋。
1932年12月,蒋介石第二次“下野”后,继续寻求与汪精卫团结。没有掌握到大权的汪精卫正需要蒋的气力。汪接到蒋的信后,连忙派自己的妻子陈璧君到杭州,连夜与蒋介石密谈。蒋汪联手,胡汉民拒绝合流。已担任行政院长的孙科把蒋、汪请回南京后,二人连忙一致把矛头瞄准孙科主持的政府,孙科只好告退。1月28日,蒋介石主持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批准孙科告退,选任汪精卫为行政院长。以后,汪精卫掌行政,蒋介石掌军事,国民党中央由蒋汪共掌。
蒋介石这次拉汪精卫相助,一方面是为了攻击支持胡汉民的广东势力,减轻国民党内阻挡派的压力。另一方面,他尚有更深的思量,那就是对日外交。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他要全神贯注地“剿灭”红军。这样,对日就必须起劲寻求妥协。蒋介石自己又不愿意落卖民贼的骂名,那么由谁来肩负这副“重担”呢?在他看来汪精卫最合适。在对日问题上,此时的汪精卫与他基本一致,虽然汪精卫更倾向于妥协。再则,汪精卫在国民党内威望较量高,在社会上影响力也较量大,日本人自然也愿意同汪精卫打交道。
蒋汪相助,同日本人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协定。1932年5月,在上海签订《淞沪停战协定》,1933年5月签订《塘沽协定》,1935年6月签订《秦土协定》,7月签订《何梅协定》。由于是汪精卫主政,他在前台演出,这些丧权辱国的协定签订后,声讨声朝着汪精卫滔滔而来。
对于蒋汪相助的内幕,汪派主干分子陈公博十分清楚。1932年8月,汪精卫曾告退,以养病为名去了法国。蒋介石差异意汪精卫告退,只准假三月。三个月后,正值热河吃紧,蒋多次发电报敦促汪回国复职,汪精卫于1933年1月自法国启程,3月至上海,陈公博就此事写道:
“汪先生这次归来很使我担忧,他主持了一个淞沪协定,已给人家品评不少,这次回来,准又再订一个什么的协定。因为汪先生虽然离国几个月,行政院长照旧虚悬,他虽然三番四次推荐宋子文,蒋先生只是不允许。我又怎样能够资助汪先生呢?只能听其自然吧。蒋先生之虚位以待汪先生,我看得很是明确,也许因为汪蒋相助的关系,也许蒋先生要对日缓和,不愿意自己明日系人物首当其冲。”陈公博所言,对蒋的意图推测得太透了。
汪精卫受蒋介石之托对日妥协,不能说是被迫而为之,因汪精卫从骨子里说,就有亲日倾向。可是,他这次主政对日妥协退让,却是中了蒋的圈套,他只得替蒋受过,背卖国的“黑锅”。汪精卫挨骂,他的朋侪们替他打行侠仗义,劝他说,你何须替蒋介石“背黑锅”?汪精卫回覆说:“我既已跳下茅坑,就臭到底吧!”
在蒋介石的经心导演下,汪精卫与蒋两次合演双簧,蒋介石部署巧妙,汪精卫演出得“精彩”,一个需要替身,一个愿意让人当枪;一个看重名声,怕落骂名,一个愿替人受过,不怕“背黑锅”,这或许是这对政坛冤家的区别所在吧!
另一个被蒋介石聘用演双簧的人,是美国政客赫尔利。1944年9月,美国总统派前陆军部部长赫尔利少将作为总统特使来到中国。罗斯福派他来,是有其战略思量,调整国共矛盾、协调蒋介石与史迪威将军的关系,支持蒋介石统一中国,以保证战后的中国置于美国战略利益内。10月,赫尔利在重庆同**代表董必武和林伯渠多次攀谈,向他们批注,自己受罗斯福总统派遣到中国来,是为了资助中国团结,决差池党派有所左袒。他还体现,在须要时愿意会见延安。
对于赫尔利的会见,**很是重视,11月,在赫尔利到达延安的前一天,**主持召开**六届七中全会主席团聚会会议,专门研究了这件事。**在会上作了这样的剖析:蒋介石要赫尔利来调停,可解围命之益。蒋想给些小工具对我们加以限制,至于能拿出什么工具来,几多可以拿一点。对国民党问题,赫尔利感受相当乐观。聚会会议决议,对谈判应接纳起劲态度,基本问题是要改组政府,对国民党仍要品评。
赫尔利到达延安受到热烈接待。**、朱德、周恩来同赫尔利举行第一次谈判。他说,我受罗斯福总统的委托,作为他的私人代表,来谈判关于中国的事情。我这次来,还获得蒋委员长的同意和批准。蒋介石体现愿意与**告竣体谅,认可**作为一个政党的正当职位,还思量吸收**人加入军事聚会会议。**军队将获得和其他军队一样的平期待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