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武夫治国,离不开文臣辅佐(2/2)
抗日战争全面发作后,陈布雷替蒋介石写了《告全国同胞书——庐山谈话》,内有“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的文字,表达了中国人反抗日本侵略的刻意,在全国引起惊动。
陈布雷为人审慎,也很是熟悉为臣之道,对蒋介石或同僚总是敬重有加,讲话文雅,无“天子伴臣”那股子盛气凌人的傲气。而且,他不在圈中搞圈,常自称自己无党、无派、无系、无权、无势。他既无多大的权欲,又没有多大的财欲,与国民党内一些人贪得无厌、私欲难填,形成鲜明对比,在国民党内是为数不多的“清官”,蒋介石称其为古今一“完人”。但就是这样一个“完人”,无法支撑住将倾的大厦,悲愤交加。在国民党统治被人民革命推翻的前夕,服安息药自杀。陈布雷追随蒋20余年始终不二,以“扶助明君安邦治国”自励。他为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艰危和种种**状态忧伤不已,只好仰天长叹,一死了之,成了蒋家王朝的殉葬品,这不仅仅是一小我私家的悲剧,而更洪流平上反映了一个时代不觉悟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剧。
二是专门人才。国民党统治稳定下来之后,也开始了国家“建设”。但蒋介石手下多数是随追他在马背上打天下的人,要他们中的一些人下马,弃武从文,不仅大多数人没有这两刷子,纵然有,他们也不愿放下枪杆拿笔杆,因为那时的中国,主要照旧靠枪杆子说话,有枪即即是有权有势。虽然,他们简直没有这样的条件,行伍身世的武士,在经济建设、外交、文化等等领域都是外行。为了弥补专门人才的不足,也为了装点门面,蒋介石选择了一批在学术上有造诣、科技上有孝敬的人担任政府官职,这批人被戏称为“学者从政”。
1935年,蒋介石迫于日本侵略压力,逐渐改变了在退让妥协中求生存政策,外交上有了一些变化,在政治上注意普遍地吸收人才。这年10月,蒋介石邀请翁文灏担任行政院秘书长,清华大学教授蒋廷黻、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何廉等人同时被邀请到国民政府任职,一时间不少学界知名人士步入政界。
在这批学者中,突出的是翁文灏,翁是浙江人,1912年,在比利时获得理学博士,成为我国地质学领域第一个博士学位获得者。其时比利时一家报纸报道:“最好的效果被一个矮小的黄种人夺去了!”
翁文灏回国后,进入地质研究所,经由恒久实地考察,颇有成就。“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指示其时的教育部常务次长钱昌照为他推荐一批人才。几天后,钱昌照给了他一份名单,其中就有翁文灏。
第二年夏天,翁文灏到庐山与蒋介石晤面,指出:政府有天然掩护整个领土的任务,日本帝国主义从东北到华北,亦必由华北进取长江,社会人心,都怕政府苟安一隅,不愿认真任,因此愈感恐慌。这是当前生死所面临的问题,如果政府负起这个难题责任,必能取得全国拥护,增加新的气力。而且有了这种重大任务,那么经济建设等详细事情,得有确定目的,也可容易集中推动。至于政府任职,我并无专长,惟历年视察矿产,于主要富源,尚知梗概。蒋介石认真地听翁的进言,并赞同他的看法,其时就要翁入阁,但翁体现不愿意以学者身份协助政府事情。蒋介石用人,对于那些体现不愿意当官的越是重视。翁文灏越是推辞不愿意为官,蒋介石就越是要把官给他做。1935年10月,翁担任行政院秘书长,1947年被蒋介石推荐其出任行政院长,在蒋介石的专家内阁中,翁文灏的职位最高。在蒋家王朝完蛋前夕,他并没有追随蒋介石退台,而是走上了迎接新中国的灼烁蹊径。**既往不咎,对他是尊敬、重视的,他从反动营垒转向为新中国建设服务,英雄真正有了用武之地。
三是帮闲文人。蒋介石还把一些有社会声望的文人,收罗到自己名下,这些人没有详细的职务,他们以国民参政会成员或种种委员会委员的名义参政议事。他们多数被用来装饰门面,有时候还使用他们攻击政敌,尤其是攻击、诅咒**。叶青就是这类人物,许多**文章出自于他的手,抗战时期,在蒋介石掀起第一次**高氵朝时,他是撰写文章宣扬“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首脑”、攻击**的急先锋。
评析:
打天下少不了知识分子,坐天下更是需要知识分子鼎力相助。蒋介石深明此理,且在这方面花了不小的功夫。首先是广罗人才。既有通才,又有专才。二是唯才是举,用其所长。好比陈布雷专长舞文弄墨,且较量温和谦让,部署他做私人秘书最合适不外了;翁文灏有技术专长,把这样的人才引进到政坛部署为高官,可以一举多得。三是以“诚”相待。“士”者最考究的是“体面”,蒋介石善于笼络人心,所以一时也赢得一些知识分子对他的感恩孝忠,被他所用的高级知识分子中有简直有“士为知己者死”的劲头。
但蒋介石独裁政权的反动本质决议他的用人的局限性。陈布雷之死,翁文灏之离去,在其腐朽,消灭的政权下,再会用人的当权者,也只能落得“树倒蜈猢狲”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