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偷梁换柱,意在控川(1/2)
“偷梁换柱”一词源出于《帝王世纪》,曰:“纣倒曳九牛,抚梁易柱。”说的是殷纣力大无比。厥后人们把这一词语转义为对兵家、权谋家的一种战略的表述。意指:“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尔后乘之。曳其轮也。”在权谋上,比喻玩弄手法,漆黑改变事物的内容或事情的性质,以到达蒙混诱骗的目的。在军事上,联条约盟军对敌作战时,重复变换盟军的阵容,借以换掉盟军的主力,期待它自己败落,然后再乘机把它吞并。在诸侯林立的古代,或者在军阀盘据的近代,所谓盟军,不外只是一种暂时的团结而已,所以“吞并盟友”是常见的事。蒋介石在解决四川军阀刘湘军阀势力曾接纳了此术。
事例:
在古代,四川号称天府之国。近代以来仍具有重要的战略职位。但四川被大巨细小的军阀盘据,蒋介石早就想插足四川,由于一直忙于其他要事,此事暂时顾及不上。而四川巨细军阀虽然内部烽烟常起,连年内战不休,可是对蒋介石的防范却是目的一致,他们坚决阻挡蒋介石染指四川。抗战发作以后,蒋介石把实施“以空间换时间”的所谓抗战战略,与实施削弱军阀、控制四川的削藩术团结起来,接纳“偷梁换柱”的手法解决四川问题。
1.在蒋家军入川问题上,以退为进。
蒋介石很早就曾实验用文的要领,取得对四川的控制权。1928年头,国民党中央党部委任一个“党务监察委员会”进川,7月在成都展开事情,引起四川军阀的警惕,坚决阻挡蒋介石的这一举动,蒋介石不得不指示,把这些人撤离成都。1930年到1934年间,中央党部曾四次谋划在四川建设党部,均告失败。
红四方面军入川,建设了川陕凭证地。刘湘为了自身的利益,对蒋介石体现出热情,并作出起劲“围剿”红军的姿态。中央红军长征后,他更是起劲配合蒋介石追剿红军的部署。
此时,蒋介石的高级谋士杨永泰向蒋进言说,借追剿红军之机,中央军入川,以“到达统一四川的目的。”杨的进言更促使蒋介石把解决四川军阀问题与入川建设大后方的战略团结起来。
早在1933年,刘湘在成都就任蒋介石宣布的四川“剿匪”总司令职,集中全力搪塞红军。但在与红军作战中损兵折将,事与愿违。8月,不得不故作姿态,通电告退。9月,蒋介石复电予以慰藉,称,“公为乡为国,均应认真到底,虽至一枪一弹,亦必完成任务。此实大局所关,亦即大义所在,中央眷念前功,倚畀尤为殷切,讵不行轻率引去,动摇军心。”于是,刘湘顺水推舟,再也不提告退之事,而是派人赴庐山面见蒋介石,提出几个重大问题请求解决,蒋介石满口允许,十分爽快。
10月,中央红军实行战略大转移,蒋介石部署沿途围堵。刘湘被蒋介石电邀到南京,商讨部署此事。刘在汉口与他的亲信邓汉祥商议,邓汉祥劝刘湘提防蒋介石说:“蒋外貌上肯定将加重你的责任,提高你的职位说一些如何信任你等等好听的话。实际上就是要使用你阻击红军西进,以期到达他所希望的两败俱伤的目的。同时,他还会捏词防堵红军,派遣重兵入川,实行掌握川局。”在途中刘对随行亲信说:“我的主意已经盘算。红军西来目的,究竟是拿下四川照旧过路,现在尚难判断。如果他们的目的在拿四川,虽然我们吃不用;可是以官兵守卫桑梓的关系,又是以逸待劳,也未尝不行以拼,幸而站得住,四川依然是我们的。如果红军只是假道,那就不成问题。但蒋介石如果借这个时机派军队入川,则我们同红军作战的效果,也是替蒋造时机,若失败,那就是更不必说了。所以无论如何,要阻止蒋介石派兵入川。”
刘湘在南京与蒋介石晤面时,与蒋介石讨价还价,据理力争,把中央军拒之川外。双方妥协,告竣三项决议:(一)由刘湘担任四川“剿匪”总司令,负企图、指挥全责,中央只管津贴饷款弹药;(二)改组四川省政府,以刘湘为主席;(三)组成南昌行营驻川照料团,任命贺国光、杨吉辉为该团正副主任。
2.实行渐进式渗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