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2/2)
赵学尔道:“皇上您忘了?若后妃干政触犯宫规,那么最该被处置的人就是我了。”
妃嫔们派人去政事堂的事情,她早就从如鱼那里知道了。
当时她纠结了许久,最终还是决定,只让李复礼和李复政两兄弟加强政事堂周围的安防巡逻工作,保障朝臣们和机密文书的安全。
她不仅没有阻止妃嫔们派人去政事堂,还特意嘱咐李复礼和李复政两兄弟,若后宫妃嫔确有要事,可着人帮她们通传。
她之所以没有干预妃嫔们插足朝政之事,还帮她们大开方便之门,不仅是因为她觉得自己没有立场约束她们,更是因为她不忍心约束她们。
妃嫔们大胆走出后宫,想要参与前朝之事,不由得让她想起许多年前的自己。
自从十九年前她在博州偶遇神武太后之后,她的心中便有了一个榜样,一个目标,一个理想。
赵家在承州安顿好以后,她便提出要与赵学时一起读书,还要向承州的官员和幕僚们求教朝政之事。
那时是神武太后执政,女孩儿读书的很多,虽然议论朝政的极少,但到底也能够让人接受。
而且赵同那时已任职承州刺史,是承州的一把手,纵然有些保守派对此不满,他们也敢怒不敢言。
这样过了几年,赵学尔稍大一些,在朝事上有了许多自己的想法,便时常就承州的建设和发展与赵同发表她的观点,只是赵同却常常对此不以为然,未免让她受挫。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她十八岁的时候才有所好转。
十八岁的赵学尔出谋划策,斩奸佞,大败朔方。
虽然她让柳家兄妹替她保密,但仍然有不少承州官员和承平军中的将领们知道这件事情。
从此,赵学尔便在承州军政界站稳了脚跟。
她不仅由此赢得理想事业的转机,还在赵府有了超然的地位。
因为她不但是大败朔方的功臣,还成了柳家兄妹的恩人。
柳弗愠继承父业,任职承平大将军,乃三品大员,实在位高权重,连赵同在他面前都要恭恭敬敬的。
赵同为了与柳家打好关系,对赵学尔更加重视。赵学尔在赵府的地位不但超过了赵学时和赵学玉,甚至超过了沈方人。
赵学尔便借此机会从赵同那里截取更多的权势,由此,她虽然人不在承州府衙,却在承州官员们面前有极大的话语权。
但尽管如此,每当她与赵同政见不同的时候,赵同仍然会自行其事,而不会听从她的意见。
正是因为赵学尔在理想之路上经历的坎坷太多,所以她见到妃嫔们对朝政之事感兴趣,才不忍心约束她们。若是有可能,她甚至还想帮她们一把。
李复书听了赵学尔的解释,不赞同地道:“你与她们怎么能一样?”
“我与她们有什么不一样?”
虽然赵学尔曾经用“妻”和“妾”的理论来说服赵同和沈方人拒绝李复书的提亲,但那是因为她不想离开承州,不想放弃她经营多年的理想和事业。
但实际上在她心里,她并不觉得她与这些妃嫔们有什么不同。
她们都是人,都是南唐的子民,都应该受到国家的保护,也都有义务和权力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仅此而已。
李复书道:“你是我的妻子,是南唐的皇后,拥有无上的权力。你可以做的事情,妃妾们不能做,你怎么能自降身份,与妃妾们相提并论?”
他出身皇室,本就身份尊贵,如今做了皇帝,更是九五至尊,俯瞰万民于脚下。
赵学尔是他的皇后,自然也超凡脱俗,与一般人不一样了。
赵学尔摇了摇头道:“我是皇后,应母仪天下,是妃嫔们的表率,而并非凌驾于妃嫔们之上。”
所以她做得的事情,妃嫔们也能做得,这便是她为什么不阻止妃嫔们派人去为政殿请教前朝之事的原因了。
李复书对赵学尔的想法十分震惊,只是他却又不能直接开口反驳。
因为经书上常说“众生平等”,又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历代皇帝都是靠这些言论来获得民心,他若是反驳,必定会犯了众怒。
但实际上,又有哪个皇帝是这么想的呢?
若皇帝当真是这么想的,又怎么会连穿个衣服都要分个三六九等的呢?
为什么皇帝就能穿最华贵的锦绣,而平民便只能穿最廉价的布衣呢?
当然是因为在历代皇帝的心目中,他们永远是高高在上的,所有人都应该匍匐在他们的脚下仰望他们。
李复书是皇帝,自然与他的先祖们想法一样,只是这样的话他却不能说出口。
他低头思索了好一会儿,再抬起头的时候,目光漠然,道:“既然皇后觉得自己与其他妃嫔们并没有什么区别,那日后皇后便和她们一样遵守宫规,不要再过问前朝之事了。”
“皇上!?”
赵学尔万分震惊,她实在没有想到,李复书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她急急地道:“皇上曾经说过,成亲以后不但不会限制我的志向,还会帮我实现抱负和主张。皇上现在不许我过问前朝之事,难道是想出尔反尔吗?”
她曾经有想过,李复书若是做不成皇帝,便不能实现他的诺言了。
但她万万没有想到,李复书成功登上皇位,却会自食其言?
李复书道:“并非我要食言,而是前朝有律法,后宫有宫规,皇后身为后宫之主,应该依照宫规维护后宫的秩序,而不是与妃嫔们一起违背宫规,破坏宫规的权威,搅乱后宫和前朝的秩序。究竟是约束妃嫔们不再派人去政事堂捣乱,还是与其他妃嫔们一起安安分分地遵守宫规,皇后你自己选吧。”
他说完便头也不回地出了北辰宫,他相信赵学尔这么聪明的人,一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