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劝解3(1/2)
重生之锦华3-第七章劝解3
锦华看着灯下正蹙眉苦恼的刘二爷,却不知说些什么好。
说他是愚孝,说他不明确给自己妻子子女撑腰……可这些娘已经念叨了千百遍了,照旧一点作用都不起。
爹就是个死头脑,在他心内里,父为子纲是天经地义的,他这辈子也改不外来了。虽然他至爱母亲,对母亲一直是掏心掏肺的好,可是因为家里头这撕扯不清的是是非非,他们两个也吵了一辈子,闹了一辈子。
直到母亲猝然离世,父亲才如梦初醒,痛恨的肝肠寸断。可是,一切都为时已晚。
所以父亲才会万念俱灰,不思饮食,最终追随母亲而去。
他是忏悔了吧?他是舍不得母亲孑立一人吧?他一直都知道,母亲性子虽然刚硬,实在骨子里最是软弱,最是畏惧孤苦……
而现在,说什么都是空话。他基础听不进去。
真是念书读傻了。锦华不禁叹了口吻。
实在比起大伯,父亲的行为举止更像是一个念书人,满身浓浓的书卷气,行事也随处带着念书人的迂腐。
事实上,父亲从小也读了好几年书,十几岁的时候还曾经加入过一次童生试,效果没中,效果这一次事后祖父就不让他考了,认为他没有念书的天分,只一心供应很有“念书天分”的大伯。
虽然家境较量殷实,但也不外是乡间的小田主而已,完全算不上大户。一向承袭勤俭持家理念的祖父是不行能让全家人都坐吃山空的。就是他自己,天天还下地干活呢。
家里的下人很少,许多事都得亲力亲为。大伯母和母亲这些女眷们纵然不用下地,天天也都得纺纱织布,一刻不得闲。这是祖辈上传下来的老规则了,要靠着自己的双手用饭,不能有吃闲饭的子孙,那可是败家之兆啊。
自然,这规则到了大伯身上就得大打折扣了。不外,大伯打着考功名的幌子,同时又治理着家里大片的田地,倒也闲的义正辞严。
因为家里是不养闲人的,就算父亲依旧酷爱念书,手不释卷,祖父却着急的开始替他找寻出路。
依着父亲那险些读成书呆的性子,还真没有适合他做的,厥后父亲便被祖父辗转托到了一家远亲那里做了账房先生。
父亲供职的那家远亲姓李,是县城里有名的富户,名下有不少的工业田产。父亲性子耿直,从不耍奸磨滑,更不会中饱私囊,从中渔利,因此,东家很是信任父亲。父亲每个月的人为对于一个小镇上的人家来说照旧相当可观的。惋惜,自己家却一点儿也没捞着。
想到此,锦华又是一阵气闷,对于软弱可欺的父亲第一次生出不满来。如果父亲能强硬一点,想措施掩护自己的妻儿老小,也许母亲就不会走上绝路吧?
锦华怒气上涌,便硬崩崩的开了口,“爹,前两天,我小竹姑归宁,我正好遇见她,就聊了一会儿,就从她那里听说了一件事。”虽然,这件事实在是前世时锦华在京都的时候听人说的,如今搬过来,倒也应景得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