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徒遭人嫉(2/2)
抄完书,闲来无事,他打算去找董昭兄弟俩套套近乎。
董昭本想到了济阳后寄驻邮舍,不过在进了济阳城后,发现这个想法肯定泡了汤,也就应了陶岸的邀请,住进了他家。
现在董昭兄弟就住在陶家的跨院边上的客舍中。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刚刚走到董昭所住客舍门口,就听到了屋内传来了读书声,听起来好像是董昭在教董访读《礼记》。
董昭兄弟俩对陶应还是颇为友善的,自从上次在野亭夜宴激辨后,兄弟俩与陶应行了一路也漫谈了一路。
董昭对陶应略有几分敬意,而董访则对陶应有一些些崇拜,毕竟年纪比他还小的陶应能够面对几位大人侃侃而谈且义理精深,那是他自忖还做不到的。
“两位兄长这是在研读经典吗?”
“凤声来得正好,吾兄弟正在拜读《礼记·学记》,不知凤声对礼记有何见解?”董昭笑着问道。
“公仁兄长见笑了,应目前只在读《诗》、《书》二经,《礼记》只是听家兄讲过一些。”
“哦?于学记一篇可曾听过?”
“听过一些。”
“有何高见?”
“应才疏学浅,高见是断断没有的,只是我听说《礼记》有大戴与小戴之分,公仁兄长所学为何?”
“昭家传乃是《小戴礼记》,凤声贤弟家传是何本?”
“应也是小戴本吧,不过我听说而今各家各族之间所传书籍多有所差。我曾拿乌角先生所传之《老子五千言》请教卢县颜公,他观之亦说与他家之所传小有差异。”
“昔嬴政听信李斯之言,焚烧诗书,以至于典籍残缺,实乃千古恨事。”
董昭的愤青情节又迸发了出来,好在很快便转回陶应所说的话题:“今各家所传典籍故而多有不同,乃是后人辑录而成。如今关于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论争便是因此而引发,隐隐然便让天下士人分为今文派与古文派。”
“按应浅见,不管今文经学也罢古文经学也罢,若是能够裨益我辈,那便是了,不妨多所射猎,何必分出个高低上下来呢?”
“凤声此想倒是不错,可惜天下士儒皆以自家所传为真,斥他家为伪,徒虚名扰之。”
“应听闻朝中已然在正定六经文字,打算刊石树碑以传之于天下。若如此,将大益于天下莘莘学子,亦能少些纷争。”
“若能如此便好啊!参与正定六经之张侍中亦是我定陶人氏。郡守与郡丞均吩咐昭到济阳后先行拜会张侍中,昭正打算午后上济阳宫拜谒,凤声可愿同往?”
“公仁兄长乃是受托公事,我一同前去不妥吧?”
“有什么不妥的,我大兄还不是带我一起前来增长见识。”董昭还没回答,一旁的董访倒是抢先说道。
“其实也并无什么重要公务,乃是为郡守转达一些书信罢了。”
“既如此,应就厚颜跟随两位兄长前去开开眼界啦,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