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对鱼下饵(1/2)
“自然是郡中右姓、豪族了。”
陶应把这话说得理直气壮,听者却是各个神情不同。
作为外官的公沙孚神色惊疑不定。他的郡中属吏们却是多有不屑,碍于陶谦的面子才没有冷笑出声。而州中诸从事也是面面相窥,不知陶应捅这篓子意欲何为。只有陶谦依然捋须安坐,只是不为人察觉地轻轻皱眉,显然也没有想通陶应如此说的原因。
公沙孚轻轻摇了摇头,他还以为陶应会有什么高见,此时听了不过是向郡中右姓、豪族募捐,顿时有些失望地道:“若要郡中右姓、豪族承担这募兵之钱粮,怕是不易与。”
陶应早猜到公沙孚、甚至在座诸人的态度,因而继续道:“若是公沙太守有求于郡中右姓、豪族,自然不易与。可若是郡中右姓、豪族有求于公沙太守,莫非还不易与么?”
公沙孚见陶应话里还有玄机,因而又提起了兴致,追问道:“愿闻其详。”
陶应却是端起面前水杯润了润喉,在公沙孚满含期待中,在上谷郡吏的不屑神色中,又突出奇峰转变话题。
“公沙太守可曾知晓去岁今时,京中宣陵孝子之事?”
对于陶应突兀的问题有些不解,但此时已经被陶应掌握了节奏的公沙孚还是下意识回答道:“某当日正在雒阳为议郎,于此事知之甚详,一些哗众取宠之辈罢了。”
“彼辈可有尺寸之功于社稷?”
“断无分毫。”
“应闻彼辈数十人,皆除太子舍人。应又闻尉氏蔡议郎上表贬斥,也只将彼辈从太子舍人改为丞、尉。却是为何?太守可有教我?”
公沙孚心中虽然对这些宣陵孝子不以为然,但却不好公然表达对朝中诏令的不满,只得言道:“当今天子仁厚。”
“然也!彼辈虚托以孝名,尚且能除太子舍人,若有郡国处士以忠义之名闻达于朝中,以当今天子之仁厚,又将如何待之?”
公沙孚仿佛听出了些味道,连忙追问道:“贤侄这是说?”
“当今国事惟艰,鲜卑势盛,边境不宁。而郡府兵备堪忧,钱粮不足。值此艰难之际,不正是忠义之士为社稷效力,为天子分忧之时么?”
话说到这儿,所有人都听懂了陶应的意思。公沙孚屡屡颔首称是,原先脸现鄙夷的郡吏们也若有所思,州中从事们更是恍然大悟,陶谦捋须的手也愈发勤了。
仿佛为了加强自己论调的力度,陶应转头问向治中刘舒道:“刘治中,敢问当今举孝廉员额之制如何?”
刘舒虽然不知道陶应为何有此一问,但这举孝廉一事乃是常识,便回答道:“自孝和皇帝永元四年起,诏令郡国率二十万口岁举孝廉一人,四十万二人,六十万三人,以此类推。不满二十万二岁一人,不满十万三岁一人。”
陶应对刘舒一揖作礼,继而又转头问别驾卢敏道:“卢别驾,敢问我幽州边地,朝廷在举孝廉一事上可有优待?”
卢敏对这些事关士人前途之事自然了然于胸,想也没想直接答道:“孝和皇帝永元十三年诏令,幽、并、凉州户口率少,边役众剧,束脩良吏,进仕路狭。抚接夷狄,以人为本。其令缘边郡口十万以上岁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二岁举一人,五万以下三岁举一人。”
陶应对卢敏也是一揖作礼,继续问簿曹孙宪道:“孙簿曹,上谷郡计口几何?得举孝廉几人?”
孙宪自然听出了陶应言外之意,也不用翻检簿册,直接报了个大概:“上谷郡有口五万余人,按制二岁举孝廉一人。”
不消说,对孙宪也是一揖作礼,转过头来问公沙孚道:“公沙太守,不知本郡上一次举孝廉是在何时?”
“是在本人到任之前,去年十月。”
“那按本朝制度,今年上谷郡并无举孝廉之额度,要到明年才有,可是如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