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举州募兵(1/2)
“诸位从事明鉴,皇某到此之后,几番上书中台请求补齐兵员,可朝中迟迟不见答复。也想过就地募兵,只是这宁城早已算作是半个军城,人口不多,要募兵却也无从募起。”
“皇校尉之难处,我亦知之。诸位可还有什么应对之法?”陶谦安抚了一下皇运,再次询问一众跟班。
在座各人都是眉头紧锁,苦苦思忖应对之法。
而孙宪看了一看神情淡定的陶应,想到在上谷太守府时,他也是这般的神情,突然出言道:“凤声或有应对之法?”
一言既出,诸从事们纷纷将目光投向他,而护乌桓校尉皇运也用好奇的眼光看向敬陪末座的陶谦之子,会有什么高见。
其实陶应自从皇运诉苦之时,就已经在思索其中的利害关系。前面诸人所讲的问题、办法和困难之处都是显而易见的并不难看出。而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必然不能陷入一时一地的桎梏之中,要将这些问题纳入整个幽州,乃至于整个大汉朝的全局之中。
此刻见孙宪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自己的身上,略有盘算的陶应便起身向诸人团团一揖道:“父亲大人、皇校尉、诸位从事,应有一些不成熟的浅见,且抛砖引玉,容各位斧正。”
“皇校尉之前所说上任之后,多次向中台上书请补兵员而无果。料来是前次兵败后,幽并边地均有所损耗,故补而不足。即便是校尉再次上书,料来短时间内亦无济于事。”
陶应开场一番话,从整个大汉朝全局的角度来分析了为何护乌桓校尉所部兵员不能补齐的原因,让在座众人都深表赞同,尤其是皇运更是大点其头。
“故而,欲要解决兵员不足的问题,还得依靠自身。可皇校尉与孙簿曹亦说了宁城本地人口不足以征募到足够的善战之士。诚然,宁城地僻人稀,但宁城、卢龙等地亦是我幽州、我大汉之屏障,若宁城、卢龙不保,则幽州全境亦受其害。因此,这募兵之事,还要仰赖州中之力。”
陶应这话说得很明白了,护乌桓校尉所部关系到了幽州一州之地的安危,既然一两个边县支撑不了募兵,但放到幽州全州也就能够解决了。
而陶应这番话固然是要帮皇运解决问题,但还存了几分私心,若是不能在此事之中为刺史部捞到好处,岂不是买了炮仗让别人放了。所以,他需要强调刺史部能够在此事中起到的作用。
“既然校尉所部钱粮足够,那不妨由校尉所部出钱粮,州中出人协助,在各郡县招募兵士,一方面可以补足校尉所部缺员,另一方面还可简练州郡防务,以应不时。”
“若如此,校尉所部可补充不少本地兵员,这些兵员家在幽州,一旦有事,必会效死力守卫家园。而州郡之兵简练之后亦可以与校尉所部互为奥援。”
“好计!我就知道凤声缄默多时,必有陈竹在胸。”孙宪见陶应说出了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案,第一个站出来为其站台。
“一些浅见,贻笑大方。”
其他诸人也都觉得此议颇有可实行的余地,而本地主人皇运则是先点头,后又摇头晃脑地思忖了半晌。
“这个……陶家郎君所言甚是,只是我部钱粮虽然尚够,但若用之于州郡,一来有违常制,二来恐也不堪各郡一并使用。”
想了半天,皇运终于还是说出了他最担心的问题,那便是最为重要的钱粮。
“如今是校尉兵员不足,问计于我家刺史。校尉所部自行招募兵员本就非常制,若是校尉觉得不当用所部钱粮招募兵员,那怕是只能多多上书,以求朝中尽快为校尉补足缺额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