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校场练兵(1/2)
光和元年,八月戊申朔,初十日丁巳。
今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夏天方过秋天初至,北边来的季风为人们送来了一波波的凉意,消除了今年特别难耐的旱热。
而在蓟县城西的校场内,却仍然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校场之中,众多兵卒正在演练刀枪弓弩。
演练刀枪的都是列成队列,在整齐的呼喝声中挥刀或出枪,只见寒光闪闪气势十足。旁边练习弓弩的场地上则不时爆发出阵阵喝彩声,这是有兵卒命中红心后的欢呼。
如果说还有什么能让场上训练的兵卒们气氛更热烈,那便是站在校场正北高台之上的诸多官员了。
高台之上,满满当当站着一堆观察兵卒训练情况的官员,为首四人乃是三个穿红袍的武官和一个穿黑袍的文官。其中三个红袍武官均是身佩青绶,却好像众星拱月一般分立于身佩黑绶的文官左右。
那居中的文官正是幽州刺史陶谦,那三个武官自然便是新任的右北平典农都尉弋门樊、辽西典农都尉公孙度和辽东典农都尉邹靖。
由于是新建的三个典农都尉营,所部兵员是以朝中各营抽调来的人手和新募的兵卒构成。这些兵员刚刚聚集到一起,未经训练的话不足以形成有效的战斗力,故而三部人手都不急于前往各自的驻地。
三部兵员在蓟县统一训练,还可以互相之间演练分进合击的战术配合。缘着有各营抽调来的老兵,随着训练时间的增加,兵卒们的士气和战力提升得很快。
此次因为天子的重视,各营各地都对三部的支持力度不小。北军五营一共抽调了二百人,雍营、虎牙营、渔阳营各抽调了一百人,黎阳营抽调了二百人,就连作为天子近卫的虎贲、羽林二军也各抽调了八十人前来。
这八百多老兵成为了三个屯田部营兵的骨干,加上司、豫、青、兖、徐、冀各州新募的三千新兵,共约四千人。当然,四千人可不够在边境立足,余下的兵员便要幽州本地继续招募了。
之前借着乌桓校尉营在州中招募补充兵员,州中各郡招兵的告示早就张贴了出来,此次更是稍作修改便可继续运作。由于乌桓校尉营刚刚收了一批兵员,再要招募的话便需要一些缓冲时间,故而招兵的进度不快,近一个月来才只募得四五百人。但仅凭目前的四千多人汇聚在一起,也足够作出挺大一番声势。
台下的兵卒训练情况显然让台上诸人都颇为满意,前方几个主官不时指着场中的队伍点评一番。
“公孙君的部属果然精干,不愧是三部中老卒最多的一部。”站在前排最左侧的邹靖略带些不甘地说道。
“都是朝中和刺史念我辽西典农部需要屯驻的疆域最广,故而多调派了些老卒罢了。不过我那些部属互相之间都不熟悉,还是比不上邹君的部属,都是旧部人马,使用起来如臂使指啊!”站在前排最右侧的公孙度则是淡淡地回应。
“两位都是久历兵事的宿将,麾下部属各有各的长处,只有我并无统兵经验,倒是让两位见笑了。”站在陶谦左边的弋门樊年纪在三人之中最长,见两人言语中有些互相争锋的意思,便出来打了个圆场。
朝中从各营调派的八百多人基本都打散分入了三人麾下,但其中有两个特例。其一是辽西典农部需要屯驻的疆域最为辽阔,故而分的人数要多过其余二部;其二是邹靖本就是渔阳营左司马,故而从渔阳营调派的那一百个老卒全都归入了辽东典农部。
邹靖和公孙度就是为了这两个特例互相暗有所指地表示不满,倒是两个好处都没捞到的弋门樊比较大气,什么意见都没有。不过弋门樊的大气也不是没缘由的,他所在的右北平离开燕山最近,即便是燕山以外的区域也是三者中汉人最多的,可以说是压力最小的一部。加之他在三人中年岁最长,向来和他老师刘宽一样,秉持中庸之道,崇尚君子不争,所以笑呵呵地用自嘲来劝解二人。
场上诸人的中心,刺史陶谦对于公孙度和邹靖言语之上的较量不以为意,他认为掌军之人有点锋锐之气是好事,只要不过分影响到友军之间的和谐便可。此时见有人代为劝解,便不再就他们的话题说下去,往前走了两步,转过身来面对台上诸人,清了清嗓子准备发言。而台上的诸人便也停止了交头接耳,等待陶谦的训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