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海阔天空(1/2)
这个年代的娱乐生活是匮乏的,既没有电视又没有手机还没有电灯,到了晚上不点灯的话便是两眼一抹黑,唯一能够自娱自乐的事情或许就是看书了。
但是这年代看书可与二十一世纪的看书大有不同。先不谈书籍获得来源之稀缺,即便这个年代的书籍予取予求,也大都是学术经籍,小说这样的体例根本没有出现。倒是传记体在太史公的《史记》、班固的《汉书》等书里较多采纳,但这些属于史书,都是以叙事为主,甚少修辞描写,也就谈不上阅读体验了。
幸好陶应对于当下的处境有着深刻的危机意识,才能够耐着性子阅读学习着身边所能获得的一切书籍。但长时间埋首经籍总是单调乏味的,所幸此次得了陶谦的准允可以外出历练,一方面可以更深入了解幽州的民生和乌桓部族,一方面也正好散散心。
纵马驱驰在田野之间,方才体会到“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的含义。那种感觉和走马郊野完全不同,而是真正不受羁绊的洒脱。
陶升与陶应好的就快穿一条裤子,自然不会去约束他,而李羽对自己上官的儿子更不会说上什么。好在陶应也是个成熟稳重的性子,除了经常与路过的百姓攀谈几句,对所有事情都保持着好奇心外,也没有什么出格之举。
一行近二十人均是一人双马,没有带什么辎重,一路穿郡过县只用了两日便到了右北平郡治所在土垠城。
由于此次明面上是由主簿李羽带队出行,因而便直接找了城中的邮舍歇息。土垠城的邮舍在城南,与土垠县寺隔着城中的主干道面对面相望。
陶应一行人进入邮舍时,自然动静不小,引得路旁之人观望,而陶应也发现了路上有不寻常之处。
邮舍对面的县寺之外,与其他各处相仿,都高高挂起一面募兵的旗帜,旗下铺着筵席,放着案几。
此刻时值黄昏,仍然有位吏员安坐在案几之后在向前来询问的百姓耐心解释着。秋日的夕阳淡淡洒在而那位吏员的身上,而他身后还站着两员穿着皮甲握着铁戟的县兵,站姿笔挺目不斜视。即便是陶应一行闹出的动静,也没有引起那位吏员的分心,依旧不急不躁地做着他的本职工作。
专注于工作的吏员让陶应留上了心。注目看去,那名吏员冠帻齐全,黑袍佩剑,腰带之上系着青绀色的绶带,绶带的一头归入鞶囊之中。从其绶带颜色来看,竟还是个百石吏。
陶应这一路上经过潞县、无终县,加上他所居住的J县,也见识过好几个同样的募兵处,但其他县的募兵处大都是派一个书佐在此接待,罕有像土垠县一般由一个掾吏亲自坐镇。且这个掾吏身后两个犹如标榜一样的卫兵甚有威风,对募兵显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随着一行人拐弯进入了邮舍,陶应结束了对这个掾吏的打量,不过心中始终留着个大写的问号。
“士翼兄,土垠县之前募兵的情形你可知晓?”
李羽作为刺史陶谦的主簿,向来是被视作亲近吏,刺史府中的文书基本都有过目,与陶谦一家的关系也处得不错,故而陶谦派他与陶升搭档一起出使乌桓各部。
“具体情形记不太清,不过前次护乌桓校尉营募兵时,土垠县募得的兵员在州中九十多个县中是排在十几位的。”
“噢?我记得右北平的人口在各郡中算是较少的?”
“凤声记性不错,右北平户不满万,约五万多口,仅比上谷、玄菟、辽东蜀国略强,比之涿郡、渔阳、辽东等郡那是大有不如。”
“既然右北平人口少,而土垠募兵数又能排在诸县上游,如此看的话此县募兵之收效算是上佳了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