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文军国军(1/2)
唐和尚的视力比大家好一些,按照他的话说,老兵能百战不死总有些绝活儿的,廖黑牛的绝活儿就是近战无敌,黄猫儿的绝活儿就是身形敏捷,而他的绝活儿就是视力超群!
李四维多少是有些不信的,但是当他努力望去,却根本看不清跑在最边上的那个女子长什么模样,只是看装扮已经确认了,这就是一帮子学生!
那队学生狂奔而来,不一会儿便跑到了距离李四维他们藏身之处不到五十米的地方。
“砰,”正在此时,枪声响了,一个学生直挺挺地栽倒在地……他们身后的追兵也显露出了真容,那是一小队便衣,只有十余人,他们叽叽哇哇地追了上来。
“救不救?”唐和尚焦急地问道。
“咋不救?”廖黑牛已经端着枪冲了出去。
李四维急忙吩咐道:“大山留守,和尚、猫儿跟我上。”说完,他便端着枪跟了过去。
廖黑牛端着刚缴获来的三八大盖,“砰”地一枪,将一个便衣射倒在地,“哗啦”一拉枪栓,“砰”又射翻一个便衣。余下的便衣都是一惊,再也顾不得四散而逃的学生了,急忙把枪口对准廖黑牛……此时枪声大作,李四维带着一班、二班的战士冲了上去,一阵乱枪将那十余个人撂翻在地,众人上去又补了一阵刀子,再无一个活口。
李四维仔细一数,十三具尸体,差不多就是一个班的编制了,看来小鬼子的别动队还真有不少。
那伙逃出生天的学生倒也不很害怕,缓缓地靠了过来,大概这几天,他们也见惯了这样的血腥场景。
“你们是干什么的?”李四维尽量让自己显得和善一些,看到这些学生,他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我们是国立交通大学的学生,”一个高大的男生站到了最前面,望着李四维说道:“本来,我们准备撤到西南的,但是我们的船被鬼子的飞机炸沉了,一百多个同学和老师,只逃出来我们十一个,刚刚刘秀又……又被鬼子打死了……”
“哦,”李四维眉头一皱,脱口而出,“你们去西南逃命吗?”
一众学生闻言都有些羞愤地望向了李四维,那男生涨红了脸争辩道,“鬼子打进来了,我们的学校迁到了西南,我们也要去那里,为民族复兴培育更多的人才……校长说,我们也是军人,是保卫祖国文化传承的军人!”
李四维听得肃然起敬,这个时代的学生可比他以前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学生强得太多了,于是,他和颜悦色地说道:“你们快走吧,后面的鬼子越来越多了……这世道啊,偌大个华东竟然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
“我们不走了,”那男生望着李四维摇了摇头,缓缓说道:“从上海到这里,一路上尸横遍野,那都是我们的同胞啊,一路上,我眼睁睁地看着老师和同学们死在鬼子的枪炮之下……我不想再做文军了,我要做一个铁铮铮的**,要拿起武器保卫我的国家,保护我的同胞!”
“对,我们也不走了,”其他的学生附和着,“给我们发枪,我们也要打鬼子。”
“就你们?”廖黑牛望着他们嘿嘿一笑,“小娃娃,你们还是回学校好好读书吧,打鬼子可是玩命的事情!”
一众学生对他怒目而视,一个女生慷慨激昂地说道:“我们为什么要分离?为了最终打败侵略者,为了不再遭受苦难,即使牺牲了也能化作长江口的一朵浪花。”
李四维一怔,打量了她一眼,只见她一身有些褴褛的学生装,留着齐耳短发,面如朗月,眉似远黛,眸如寒星,自有七分秀色又兼三分傲气。
李四维对她笑了笑,“同学,你们既然是文军,那么,你们也有自己的使命,只要完成了你们自己的使命,那就为抗日做出了贡献了,为啥非得和我们这些大老粗一样上阵厮杀……”
那女生不待他说完,抬头迎着他的目光,朗声道:“正如你说的那样,偌大个华东竟然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华北又何尝不是如此……现在我们可以去西南,但是如果有一天,鬼子进逼西南,我们又该躲去哪里?”
李四维一怔,“我们就这么让你们失望吗?”
那女生一愣,缓缓说道:“**在淞沪战场上浴血奋战,世人有目共睹,我们参军只是想为保卫国家尽一份力……”
唐和尚笑呵呵地打断了他,“小妹子,这打仗是男人的事儿,你们就不要跟着掺和了。”
那女生眉头一挑,朗声道:“七月十五日,委员长在庐山发表讲话,‘如果战端一开,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须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李四维微一沉吟,轻轻点头,“这位同学说得对,廖黑牛。”
廖黑牛一愣,疑惑地答道:“在!”
李四维望着他,“交给你一个任务,安全护送这几位同学去师部……”
“啊,”廖黑牛连忙摇头,“老子不去。”
“这是命令,”李四维面色一沉。
廖黑牛语气一软,“李大炮,我……擅自行动是我不对,我保证一定不会再乱来了……”
“对,我们也不走,”那女生也望着李四维,一脸的坚决。
李四维苦恼地摇摇头,努力冲她挤出一个微笑,“小同学,我只是一个小小的排长,没有权力收留你们,你们要参军就要去我们师部……”
“长官,我姓郝,”那女生正色道,“我看你的年龄并不比我大,你可以叫我郝同学。”
“好吧,”李四维连忙点头,“郝同学,我们正在执行一次诱敌任务,不能带着你们。”
“我知道,三国里孔明经常用这一招,”郝同学点点头,“我们听你的。”
“好,”李四维暗自舒了口气,“同学们,谢谢你们的配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