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成长中(2/2)
向荣对照着手上地图上的一小截红线,只见眼前远处这条土墙高两米多,以石柴土砖堆起,歪歪扭扭长达五六里,又每个要道口有一豁口,豁口背后,必有一土垒。
再看豁口处,前置鹿角,后藏兵垒,上置旗帜,墙有兵员巡查,只此一项布置,太平军便将自身有限的兵力部署使用到最大化。
整个土长墙包裹了大半个龙眼塘不算,其端头一直延伸到红庙山下附近,切断了大半部分进城道路。
达到了清军如果来攻,到时以墙体为通路,墙后太平军以土垒为节点,可快速驰援被攻处,以此达成某种优势作战。
同时又可通过多个豁口视看战场情况,选择一点,灵活出击。方便追击与搅乱战场,到时可视情况反败为胜。
向荣看到这儿,心里自又叹了口气,长毛有能人啊!但面对身边众将领,脸上丝毫未变,一副智珠在握的表情。
“哪是何地?”向荣对照手里地图,拿马鞭指着龙眼塘西南方向、红庙山前右侧的一处高坡。
“那是上垄,距眼前红庙山太近,敌人在山上扎有两千余人,便弃了这个地方。”
“三日后,全军拔营,入扎上垄!”向荣看了看地图,手持马鞭指着眼前远处的高坡挥道。
“是!”向荣的一干本部将领立时抱拳回应,然后续到来的各路部队及本土部队的几位将领却默不作声。
向荣对着这些人眼睛一扫,道:“那位是做不到么!请站出来!”
自无人敢站出来,早先向荣整顿军纪的情形尤历历在目。
这几天向荣刚至北路古排大营,表面没什么,然有一天晚上的下雨天气,却带了十几个亲兵趁雨与夜色摸自己清军的哨卡,巡视各营巡逻情况。
果不其然,逮到好些营地里散漫一团,毫无戒备。
第二天即开会升帐,当场拿下四五个将领,斥责他们玩忽职守,何堪称将,暂夺取了其们一身官职,乱棒打出营门。这些人还不服输,跑到阳朔大营、钦差大臣赛尚阿那里告刁状。
赛尚阿听闻事件原委,立时又给这些人每人赏了三十大板,又复轰出帐外,同时给兵部及这些人各地所属本籍部队写信,直接彻底购销了这些人的官职职务。
经此一弄,北路各将心下肃然,军容为之一新。
向荣接下来又每日亲自督率各部士卒死命操练,操演各种进攻防守队列,又奖励各部作战勇敢者及训练认真者数十名,发放官职与赏银,士气复振。
到此,向荣始觉得自己有了一战之资。
故而今日定下移营之举,意图复战。
定下了决议,向荣带领诸将离开了前线,回营准备移营事宜。
一些清军将领却心里惧怕,上垄过于靠近太平军营寨,他们实在是不敢如此大咧咧地搬营,不敢明弗向荣之意,转而暗中去求以前的指挥翼长姚莹。
姚莹则担心移营后,会被太平军抄了后路,甚至会有小股“残匪”窜出古排北上,威胁桂林省城。
却不敢去与向荣谈论此事,唯恐向荣气势正盛。与自己反闹出事儿来,急忙第二天着急忙慌的赶往阳朔大营,希望让赛尚阿能阻止他。
……
城里夏诚与吴公九二人设计着关于后营罗三炮与焦亮等处理办法。
吴公九觉得现在就可以下手了,夏诚却不以为然,他更想的是杀人诛心。
现在他们是闹不了事儿的,都在城里,太平军的城池大本营内是翻不起浪的,只有在出城作战时,罗三炮他们才会发作。
现在处理他们,到底是自己手下,这一个个领导就在眼前。有道是屎拉裤裆里,也粘自己一屁股黄。
出了城处理起来天高皇帝远,打仗过程中就是自己犯了错,这些头头们处理自己起来估计也要先考虑一二才行。
夏诚估摸着自己被派出城打仗的时间,如今后勤补给多半补全,估计也要到自己轮替外围作战的其他一部了。
作者的话:“很感谢诸君的不离不弃,千言万语无以表达,我毕竟自己也要生活工作,现在更新估计各位想骂,但毕竟我也是红尘中人,不管怎么说,这本书我会一直写下去,不为别的,起码要将那个风云激变时代写出来。
中国历史农民起义的最高峰,中国历来不缺人才,反而清末人才倍出,曾左胡李,严复、张之洞、……。
说明这个帝国从来不缺乏人才,但他何则已走向衰亡呢?
清朝我一向不喜欢,因为他是故意的让人愚昧与阻拦人类文明的本身进步,摧毁文化与思想,故意搞民族矛盾,将整个满族利益化的压在汉族人头上,以使满汉强烈对立,进而使整个满族自觉地团结在爱新觉罗家族一家周围。
这种殖民地式的统治无论多久,满清始终在老百姓眼里是外来王朝,因为你明显跟我们不一样。
清朝入关,对中国来说是一次文化大倒退,因为他还处在奴隶部落制度阶段,然后满清拼命的毁书,就是为了维持这种部落奴隶混合体系,最终害人害己。
如果他像北魏一样处理民族矛盾,主动适应文明变化,我想最差也不会一人高呼,万人推墙,瞬间崩塌。
最终连个维护他的人都没有,只好找日本人认爹。
最后分享一位明末的著名英雄,此人当过农民、匪、官军、王爷,差点掀了大清的盘,最终死于国外,死不降清,他并非忠于明王室,我想更多的而是忠于自己的历史文明。
后人有诗赞之:最怜日暮途穷后,尤有挥戈李晋王。
分享一下最激荡人心、最出威风、且感动的一慕。
衡阳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