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文官之首(2/2)
毕竟昨日在御书房,太子没有提过奴籍的事情。
太子对百官的指责充耳不闻,只对皇上道:“奴籍才子若能入朝为官,必能牵制朝堂平衡。不仅仅是奴籍,包括身有残缺者,以及家世污点者,只要参考学子本身人品没有问题,都可以入朝为官。”
朝堂陷入了诡异的沉默。
百官都被这一番话打懵了,太子莫不是鬼上身?
这话一句接一句,还句句都有理。
皇上摸着下巴,思索着太子的话。
虽然事情发展和他们之前商量的有点不一样,但整体来说,只要能够完成科举改革,对大昌国而言,都是好事。
“众爱卿还有何异议啊?”皇上问众大臣。
百官面面相觑,无人应答。
话说到这个份上,谁心里都清楚。
科举改革的事情,是皇上动了心思。
太子不过是个出头人而已,他们可以顶撞太子,却不能公然忤逆皇上。
许安年的脸色很不好看,却也没有再争辩。
垂首道:“臣无异议。”
百官便跟着道:“臣等无异议!”
皇上展露笑颜:“既然众爱卿都无异议,那就退朝吧!礼部尚书跟朕来御书房。”
“恭送皇上!”
等皇上走了之后,百官才陆续退出大殿。
许安年拉住礼部尚书赵棠:“赵兄慢走一步。”
赵棠回头一看是许安年,顿住了脚步:“许大人有何要事?”
“借一步说话。”许安年拉着赵棠去了一边。
“赵兄啊,科举改革这件事,牵一发而动全身,你可要好好把关啊。太子年轻气盛,难免会受到其他人的蛊惑,你可不能眼睁睁看着那些无耻之徒登堂入室啊!”许安年一副着急担忧的模样。
赵棠是实打实的保皇派,谁当下一任皇帝他都无所谓。
皇上说什么,他就做什么。
对于许安年的立场,他也不是不清楚。
不动声色地抽出自己的手,赵棠笑了笑:“许大人哪里话,都是大昌的官员,为大昌排忧解难,若是于大昌有害的事情,本官自然是不会做的。”
许安年还要再说,赵棠打断他:“皇上还在御书房等我,本官先走一步了!许大人您随意。”
说完,也不等许安年反应,径直朝着御书房的方向去了。
许安年气了个半死:“嘿!这个榆木疙瘩!”
旁边户部尚书沈平也凑了过来:“怎么样?吃瘪了吧?赵棠就是那个臭脾气。”
“哼!我记得他儿子明年也要下场吧?科举制度一旦改革成功,我倒要看看他儿子有几分本事,能不能考得上!”许安年冷哼一声,甩袖离去。
沈平看了看走远的赵棠,又看了看气呼呼的许安年,意味不明地笑了。
御书房内,皇上,太子,赵棠三人在商讨着科举改革的事情。
太子将具体需要改革的地方一一做了说明,原本对改革还有些忧心的皇上,眼睛—点一点亮起来。
这一条条制度如果真的实行,大昌将迎来一副新景象。
待拟定了所有的条条框框,已经是深夜,赵棠出宫。
御书房里只剩下皇上和太子。
皇上这才开口:“看来你出去这近两月的时间,学到了不少东西。”
太子谦虚道:“不过是听了别人的劝谏罢了。”
“哦?饶州永河镇那样的小地方竟然还有人能够劝谏你?是闵齐与你提起的改革?”皇上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赵闵齐。
因为一年前,赵闵齐也和他提过一嘴现在的科举制度有问题。
太子摇了摇头:“不是表弟,是崔明珠。”
“又是她?”皇上诧异。
虽然说崔明珠是前任刑部侍郎崔敬廷的女儿,见识可能比普通乡野农女要多一些,
但也不可能对政事这么精通吧?
京都的大家闺秀都找不出这样聪慧的女子来!
倒是让他在崔明珠身上看到了另一个人的影子。
不过仔细一想,那人妻子早亡,不可能有孩子。
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太子说起崔明珠也满是赞赏,不过还是如实回答道:“崔明珠有一个堂弟,有点跛脚,但才学十分不错,所以向儿臣求了这个恩典。”
皇上露出了然的表情,原来是为了弟弟,他就说嘛,一个农女怎么可能这么有政见。
太子的话让他对崔明珠的兴趣又淡了几分:“科举制度虽然拟定了改革方案,但是具体落实肯定有不少麻烦,京中那些大族不会轻易松手。”
“尤其是许安年,这个老狐狸,指不定心里憋着坏。”
“还有赵棠,他儿子明年就要下场,也得注意些。”
太子一一应下,帝王就是如此,对谁都不可能完全信任。
哪怕上一刻赵棠还在这殿中为了科举之事绞尽脑汁,皇上仍旧不会撤销对他的防备。
而且身为礼部尚书,掌管科举之事,要动手脚的机会就更多。
几日过去,改革科举的圣旨也已经拟好,早朝在大殿上宣读之后,由百官层层往下传达旨意,张贴告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