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闲来无事赏花去 路逢捷报论英魂(2/2)
黛玉红着脸急切的从荷包中掏出两个平安符,举起来给林枢看。
一旁的王媛都看不过眼了,瞪了林枢一下,将黛玉手中的平安符接过来,摸摸她的俏脸说道:「别听你哥哥瞎说,走,不理他,咱们去梅花林玩。」
……
林枢等人来到梅花林时,诗会还没有正式开始。
这次的诗会是顺天府的举子们共同举办,当然,前来参加诗会的也有不少外地赴京赶考的人。
贾宝玉果真如探春所言,结交了不少新的朋友。而且与以往不同,这一次他结交的大多都是有志于功名的年轻举子。
当然,这也不是说他自己打算参加科举考试,宝二爷还是那个不喜欢经济仕途之道的宝二爷,不过是不再强求他人认同自己的观点了。
「夫君你看……」
王
媛伸出纤纤玉指,指着不远处的梅林:「竟然有这么多的女子前来参加诗会,这可是举子们举办的啊!」
林枢笑道:「看来宝兄弟是开了先河,就这一点,他可比我强多了!」
说曹操曹操就到,薛宝钗正和几位姑娘说笑,突然面前出现了一支糖葫芦,一看竟然是湘云,这才得知林枢等人到了。于是她向众人暂时告了个恼,与贾宝玉迎了上来。
「林表哥、表嫂、二姐夫、二姐姐还有诸位妹妹,我都把地方给你们留着呢,火炉什么都烧好了,快随我来……」
贾宝玉本身就是个爱热闹的人,之前得了林枢与王焕的信,早就给众人留下了一处赏梅最好的地方。
不但扎好了营帐,更是将火炉等取暖之物统统准备妥当了。
这次的诗会不仅仅是诗会,据说会有京中名儒进行讲学论道,而且还有美食美酒,算是一场别开生面的野炊。
薛宝钗做事面面俱到,这场别开生面的诗会就是诸位王公府邸以及薛家等商家共同出面举办,作为主事人之一的薛宝钗,今日算是让知道内情的人好一顿感叹。
怪不得荣国府会舍了脸面给嫡子贾宝玉求取薛家姑娘,光是这份干练与端庄大气,就是给个普通的郡主县主都不换啊。
薛家的姑娘,果然是做当家夫人最好的人选!
营帐就扎在小河不远处,梅林傲雪,冬日里守着火炉喝酒赏梅,果然是最让人享受的事情。
远处的举子们或许是早就认出了文魁君林枢,偷偷摸摸往林家这边看。林枢微笑的向他们拱拱手,众人惊诧间红了脸作揖回应。
还有几名国子监的学子来到林枢这边寒暄了几句,毕竟国子监可以说是林府的邻居了,林家有喜事时,这群学子没少跑来贺一声喝一杯喜酒。
「六哥七哥,你们看那边是不是桂哥儿?」
不远处一群身着学子等挤在河边,不知道在干什么。
其中有一人被裹得跟个狗熊似的,林枢一眼就认出了那件狐裘正是六嫂今日硬披在林桂身上的。
林柏恩了一声,林桂玩心大起,起身说道:「嘿,这小子一大早就说同窗喊他去玩,没想到也来到这了,我去看看他们在玩什么?」
「老七去看看,别让他下水。这寒冬腊月的,沾了水还不得冻坏了。」林柏无奈只能警告了一句,任由林枫去疯。
家里几个兄弟,除了老九林枢自有老成持重外,就没一个让人省心的。
「七哥为人洒脱不羁,有太白之风!」
林枢不由羡慕了,林枫活得潇洒,是整个林家最乐观的人。而且其人才学也是顶尖,就是性子有些跳脱。
用林柏的评价来说,林枫这一科要么高中一二甲,要么名落孙山。至于说成绩平平三甲上榜,几乎没有可能。
主要就看他的答卷上的内容,能不能让主考、阅卷官接受了。
林柏远远看着同一群学子蹲在河边不知在干什么的林枫,头疼道:「老七都二十多了,还跟个孩子一样,真不知道若是他当个官,会不会惹出什么乱子来。」
「无碍,大不了让七哥在翰林院多呆几年,有六哥看着,应该不会有事。」
林柏才是林家最有机会冲击一甲的人,相比林枫的跳脱性子,林柏不但文风老辣,性格更是稳健如同仕宦多年的老人。
林家四兄弟曾去钱千里府中拜访,在与林柏、林枫、林桂交谈之后,钱千里曾对林枢说过,林家四兄弟中,林柏才是真正的林家麒麟子。
林枫性格跳脱,当个佐官闲差还行。林桂年纪尚小,虽然聪明,却也张扬。
就是林枢自己与林柏相比,也要差上一两分。一
是没有林柏老成持重,二来性格略有焦躁,嫉恶如仇、做事直来直去,不知变通。
只有林柏说话办事滴水不漏,要不是林枢先一步名扬天下,林柏当是林家诸子中第一人。
两兄弟一边喝酒,一边零零散散的说着今后的安排。待年后春闱大比之后,林枢就要去江南上任了。有六哥林柏在京城坐镇,他也能够更加安心些。
温酒赏梅,闲谈风云,福全送来了从京城打听来的最新消息,果如林枢所猜,山东已安!
高万琸带着三海海王汪有兴的数万大军,将围攻胶州县城的白莲教和海寇一举歼灭。
不但解了胶州之围,更是兵分六处,正分头清剿山东各处的白莲教余孽。
高万姜已经被送去了济南府暂时休养,根据信使所说,年前高万姜就可以回京了。
当然,捷报之后还有高万姜送来的数封书信,林家自然也有,已经由人送去了黄华坊永丰侯府。
福全说完捷报的内容后,长叹道:「跟随世子的五千大军,在义忠亲王带人赶到之时,仅剩不到三百伤兵,其余尽皆战死。世子上书请旨,想在京城刻碑立传,彰表供奉。可……」
「是朝中有人不同意?」林枢见福全吞吞吐吐,反问了一句。
只见福全表情凝重,点了点头回道:「不是一两位,而是几乎近半的文官公开反对。大爷,难道那些为国战死的英魂,配不上国朝的祭祀供奉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