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秦家见闻(1/2)
六家沟镇百庄村,在秦西县这样偏远的县城,也属于默默无闻的下辖乡村了。
宋念最初的走访安排里,其实没有百庄村,因为这个村落代表性不强,既没有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也没有尖锐的民族矛盾,属于懂事又不优秀以至于总被忽视的孩子。
之所以后来又选择去这里看看,纯粹是带路的祁县尉迷了路。
在古代认路真是一个很吃天赋的工作,没有导航,没有卫星定位,没有准确性高地图可用,毕竟详细地图属于战略物资,不可外传。
祁县尉已经是这一群人里认路天赋最好的了,但深入到广袤的西北农村,还是痛痛快快地迷失了方向,一头扎进草原上。
一行人以天地为被、日月为榻地哆哆嗦嗦宿了两晚,这才误打误撞进了六家沟镇。
既然来了,那便看一看吧。
秦二柱是百庄村的一户普通村民,家中行二,种着普通的地,过着普通的日子,上数三辈没有能耐人,下数三辈……
大概也出不来能耐人。
他此生见过的最大的官,就是成丁后分田的时候见过的的里正。
当年为了给他分块好点的地,他娘还特意攒钱去割了二斤肉,晚上偷偷送了过去。
不过,也不知道是他们家人嘴笨不会说好话,还是二斤肉实在是拼不过别人的礼,最后也没分到块好地。
在此之后,秦二柱更怕见官了。
所以,当有那么一行光鲜亮丽人出现在他家田垄处,又有一个老太太好奇地和他媳妇儿搭话的时候,秦二柱既想给媳妇儿使眼色阻止她邀请那一行人去家里吃饭,又怕惹人不喜不敢表现得太明显,以至于表情都显得狰狞了。
不过,到最后也没如了秦二柱的意,宋念一行人还是去了他家做客。
秦二柱的媳妇倒比丈夫强上不少,胆怯是有的,但对答还算流利,一路上一边和好奇望过来的村民打招呼,一边和宋老太太拉呱家常:
“是,家里三个娃,我们自己过。种了什么?种的豆子,也有麦,就是我家地不太好,种麦收成不行,得多浇水。就种了一垄,孩子吃,偶尔给老人送点。”
秦二柱已经分家出来住了,他家兄弟好几个,家里孩子一个接一个地生,很快就因为鸡毛蒜皮的事有了矛盾,你家娃多了一筷子鸡蛋,他家娃多喝了一碗糖水的。
其实不是大人们多爱计较,不过是真的穷,一穷起来,连一根柴火都寸步不让了。
“也养羊,没养多,就三头,其实没啥用,羊不上膘,养起来费劲儿,也就是草不值什么钱,不用出人去割草,不然我们早不养了。”
走在村里的小路上,宋筠还能看到偶尔慢悠悠在路上溜达的羊,毛发脏兮兮的,结成一缕一缕。
穷人养的羊也瘦骨嶙峋的,看着还没县城里富贵人家养的宠物狗壮实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