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闪击王家堡(1/2)
次日凌晨,吴捷把永明城防托付给副帅邹世安,自己亲率三百精兵朝江华县进发。
正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太平军从三更起开始行军,走至己时,终于到达王家堡五里外的地方,在此与康可铨顺利会师。
康可铨昨天下午便离开了永明,星夜兼程,提前潜回老家联络族人。听说康可铨从太平军处借来了三百精兵,族人们摩拳擦掌,甘愿听从康可铨指挥,誓要一雪前耻。
说起来,康家自明朝万历年间就迁到了江华。三百年来,康家人丁滋盛,不断开垦土地,田地渐渐与王家搭上了界,也因此开始发生摩擦。
王家世代居住此地,霸占着江华县北郊最好的土地。到了康可铨与王重这一代,康王两家已是势同水火,每隔几年就要发生一场大的械斗。
无奈王家人多势众、财大气粗,每次都在械斗中打败康家。王重又是本地地头蛇,与历任江华知县交好,最后竟逼得康可铨无法立足,不得不逃到永明县张员外家。
康家与王家的矛盾,也是当时南方普遍存在的土客之争的一个缩影。太平军上至诸王,下至普通两兄弟,多是两广的客家人。
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都是广西的客家地主,因与当地土人有着深仇大恨,又斗不过土人,只好加入太平军以便报仇雪恨。
王重的老家就在五里外的王家堡。时值战乱,乡下地主大多结堡自守,将族人迁入堡内,挑选精壮者练成团勇,以图苟全于乱世。
却说太平军半夜从永明县出发,连续走了四个多时辰,此时已逼近王家堡,但将士们又累又饿。康可铨的客家族人带来了不少酒水鱼肉,正可犒劳将士。
吴捷担心部队行踪暴露,只允许部队停下一刻钟。将士们来不及休息,匆匆吃完午饭,便继续向王家堡进军。
王家堡是一座土制的碉堡,方圆两三里,可容纳上千人在此居住生活。这种土堡在乡下很常见,且有越来越多的趋势。
自从不列颠国十年前以坚船利炮叩开华夏国门后,大量洋货输入内地,而鸦片更以“洋药”为掩护,成为列强输入华夏之最大宗商品。
在洋货冲击下,华夏民生凋敝,四方匪患不断。如太平军、天地会等有组织的武装更是乘机而起,底层百姓云起响应。
地主反动分子为了自救,纷纷开始办理团练。而这土堡,正是地主们负隅顽抗的重要据点。
王重是江华县内的大地主,族内人丁众多。为了防止盗贼侵扰,王重将家族原有的土堡扩建,新设了瞭望塔、土炮等防御设施。
同时,他在族人中挑选精壮男子,堡内有三百勇丁,都是王家子弟兵,比江华县内的绿营兵都要多。
等太平军先锋赶至王家堡时,时间已接近午时,阳光十分炽热。这王家堡虽是土堡,但围墙有一丈多高,堡内叮叮当当地响起锣声。显然是堡内的乡勇发现了太平军,正在发出警报信号。
很快的,堡门裂出一道缝隙,一个手持白旗的使者缓缓走过来。
那使者十分强壮,脸上却吓得煞白,还算镇定地说:“各位英雄好汉路过弊堡,有失远迎,实在愧疚。我家王员外说,情愿奉送各位好汉五十两银子、二十石白米,请各位好汉前方二十里镇子上吃顿好吃的。”
吴捷呵呵大笑,说道:“五十两银子?你家王员外打发叫花子吗?”
康可铨已经忍不住走上前来,说道:“嘿,你还认得老康吗?”
那使者见到康呆铨,吓得面无血色。康家与王家是世仇,康可铨带来了太平军的兵马,王家还有活路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