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完成数学方法的总结,升级近在眼前!(1/2)
“我对课程的要求并不高……”
王浩站在讲台上,面带笑容的对学生们说了起来,“只要你们能每节课认真听,认真完成课后作业,积极的准备考试,就一定能过。”
“我相信你们中没有人想继续挂科,来到这里都是希望能把这个科目修过去,对不对?所以我下面说的一定要听清、记好。”
“首先呢,是上课的问题,我每一节课都会点名,有可能会在课前。其实我也不想这样做,但是有些学生总是找人代点名,我不可能记住你们每个人……”
“如果出现两次无故旷课的情况,我认为就没有必要再来了,你们可以考虑明年再重修,不过明年再重修可能还是我……”
“还有,不能迟到。如果你们去公司上班,迟到是要扣钱的,多次迟到可能就会因为违反公司制度而被辞退,连补偿都拿不到。我认为,这个要求是很正当的。”
“再说一下课后作业的问题,我是希望每个人都能够独自完成,关于这方面,我会进行一定的抽查。”
“如果你运气不好,不是自己完成的作业,还被我发现了,我认为可以当做一次旷课的程序来处理……”
“乌拉乌拉~~”
在第一节课开始之前,王浩先强调了十几分钟纪律问题,台下的学生们都听的头皮发麻。
有些人都有点想哭了。
正常来说,重修课要求肯定会低一些,老师也知道,重修的学生多数不怎么学,基本上意思意思过去就可以了。
现在好了。
王浩担任概率论重修的老师,他对于课程的要求一向严格,甚至比一些老教授还要严格,他们想过科的难度比正常还要高。
之前他们谈论王浩当老师都很兴奋,还有人说王浩当老师就肯定会好好学,但实际上,他们内心里认为,最好的老师就是不管学生,然后轻易的放过……
王浩老师可是很有名气的,他真是能说到做到,对课程的要求上,真是一点面子都不给,当然他们也没什么面子就对了。
好多学生都不由得回想起挂科的那个学期……
后悔啊!
当时怎么就没有好好学习呢?
……
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王浩就过着非常有规律的生活,他每天专注于总结研究出的数学方法,而每周三次的课程几乎没什么压力。
第三周,《初等数论》课程也开始了。
这门课程带着‘初等’两个字,面向对象是本科和研究生,难度自然不可能太高。
《初等数论》课程和‘质数分布概率’的研究直接相关,正常来讲,能够带来一定的灵感值。
可实际上,王浩发现《初等数论》课程,并没有给质数的研究带来多少灵感值,连续两周的课程加在一起只增加了一点灵感,还是第二周的课程才有的增加。
“难道是因为同一个研究,灵感是存在上限的?”
“质数分布概率研究,已经完成了两个成果,一个是阿廷常数的证明,另一个是新的数学方法,再想获得灵感,难度可能会提升?或者必须要找那些关联性非常强的内容?或者是因为还没有方向?”
王浩有些不确定。
从研究的灵感值增长情况来看,别说是每一堂课能有增长,一个星期加在一起增长都不超过3点。
这个数值太可怜了。
另外,他发现增长速度还有越来越慢的趋势,有时候连续好几天都看不到一点增长。
“看来研究已经达到上限了啊……”
王浩思考分析着,“这毕竟不是一个确定数学问题的研究,而是方法的研究,方向是笼统的、不确定的。”
“所以也是正常的。”
他叹了口气,决定不再纠结灵感问题,还是专心去总结研究出的数学方法。
这才是最重要的。
随着时间慢慢的过去,王浩证明角谷猜想引发的舆论,也渐渐的平息下来。
但是数学界对王浩一直都非常关注,好多顶级数学家都期待起王浩所说的数学方法。
王浩接受采访的时候就公开表示说,他完成了一种数学方法,能够解决角谷猜想、回文数猜想等,根据固定列式进行数字变换的数学问题。
这种数学方法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数学界普遍的评价认为,这种数学方法的成果已经达到了菲尔兹级别,也就是最顶级的成果级别,其重要性远超角谷猜想的证明。
有些顶级数学家也开始研究王浩对于角谷猜想的证明,以及对回文数猜想的反证、6174问题等等,他们希望通过对几种证明内容的研究,能够了解这种全新的数学方法。
最终分析发现,几种证明之间确实是有关系,比如,转换的地方就有相似之处,但关联性也非常的模湖,并不是应用一个固定的数学方法解决的。
“这种数学方法可能是一种方法思路,而不是一种确定的方法、公式。”
“就像是王浩做出的有效与无关进位筛选算法,是一种算法的方法思路,而不是确定的计算逻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种方法思路的意义非常大,但是想要弄明白也很不容易。”
有些数学家已经知道答桉,但他们还是非常的期待,因为一种全新的方法思路或许会比一个确定的方法更加重要。
那能提供更多新的想法,也能覆盖解决更多问题,而不只是被限制用在某种问题上。
国际上都有很多类似的讨论。
东港大学的数学学院,自然也少不了相关的讨论。
潘卫国就在办公室里和几个老教授说着,“虽然我的领域不是数论,但我还是仔细研究了,那肯定是一个很新奇的想法。”
他指的是王浩所说的数学方法。
“这种新奇的想法可能应用在其他领域,包括偏微分方程。”潘卫国分析着,又忍不住得意的说起来,“不过想想就很有意思,我记得去首都的时候,王浩还说起自己的研究,当时我就觉得很有意思,也相信他一定能完成研究。”
“没想到啊,这么快就完成了,王浩就是那种真正的天才,下一届菲尔兹可能就有他的名字了。”
“到时候,他才只有二十七岁吧?”
潘卫国说着都非常得意,因为王浩是他的学生。
办公室几个老教授听的暗暗心酸,他们自然能明白潘卫国的得意,同时也想到王浩出自东港大学,是东港大学一手培养出来的。
结果呢?
因为材料实验室的事件,就被学校直接解聘了!
“一个菲尔兹啊,咱们国家第一个菲尔兹,就被学校解聘了。”
“是啊,本来应该是咱们东港大学的菲尔兹,要是东港大学能有一个菲尔兹,肯定能压过首都大学。”
“真可惜……”
国内高校在各个领域方面都是有竞争的,在数学研究方面来说,公认最好的两所高校就是首都大学和东港大学。
水木大学的数学学科能力,当然也是很不错的,但相比首都大学、东港大学,被认为还是存在一点点的差距。
最近几年,东港大学稍稍比首都大学差一些,似乎就是被压制住了。
水木大学也慢慢追上来了。
面对这种情况,东港大学的数学学者们自然会不甘心,他们希望东港大学的数学,能排名全国高校第一,能真正走出国门迈进世界前列。
如果东港大学能够出个菲尔兹得主,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大学的数学毫无疑问会压制首都大学,排名全国高校第一。
结果,菲尔兹没了……
“都怪材料实验室,那个陈建林,我看着就不像好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