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穿残汉第71部分阅读(1/2)
忧?”
一个低沉的声音打断了张颌的思绪。却见琅琊太守萧建不知何时已然站在了书房的门口。经过这两年的合作张颌与萧建多少建立起了某种默契。此刻眼见萧建突然跑来找,张颌倒也不避讳案牍上的印绶与圣旨,当即起身向对方招呼道,“吾当是谁。原是萧府君造访,有失远迎,快快进屋就坐。”
“那里。今日是老夫不请自来打扰了将军。”萧建面带笑容地信步走进了书房,同张颌各按宾主地坐了下来。紧接着这位琅琊太守就不可避免地注意到了案牍上摆放着的那堆什物。却见他指着印绶与圣旨不动声色地向张颌问道,“将军也收到了此物?”
“是啊。”张颌面色复杂地点了点头,跟着他似乎是从对方的口吻中回味出了一些,于是连忙反问道,“袁绍也给萧府君下了圣旨?”
“老夫收到了徐州刺史的印绶。”萧建抚着长须淡然地颔首道。
眼见萧建如此爽快地承认了与袁绍特使接触的事实,张颌的心中不禁萌生出了一股子同谋的亲近感。这使得他忍不住就脱口问道,“那依萧府君之见,颌当如何处之?”
面对张颌的征询,原本云淡风轻的萧建,骤然面色一凌,朝天拱手道,“自然是驱逐伪使,与伪帝撇清干系”
张颌没想到萧建的态度会变化得如此之快,惊讶与尴尬间不由楞在了当场。而萧建见张颌一副讪讪的模样,便将口气一转,语重心长地拱手向其分析道,“将军明鉴,琅琊郡地处东海之滨,北临蔡使君直属北海、东莱两郡,南靠新近投诚蔡使君的高顺部,西面则与曹操部接壤。若是将军接受袁绍的册封反叛大汉,则琅琊郡顷刻之间就会受三面夹击。届时将军岂不是在重蹈当年吕布之覆辙?”
萧建的反问让张颌彻底陷入了沉默之中。确实,琅琊郡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是他犹豫再三的一大主要原因。倘若蔡吉选择站在袁绍一方,那张颌大可随大流接受袁绍的册封,从东面与袁绍部夹攻曹操。然而蔡吉在先前已然立场鲜明地表示反对袁绍称帝,这就让张颌不得不重新权衡利弊。至少经过这么多年的合作,张颌十分清楚蔡吉的实力绝不逊于曹操,一旦蔡、曹联手,这场中原大战的胜负也就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张颌的沉默让萧建意识到今天算是来对了。话说,当萧建收到袁绍差人送来的印绶与圣旨之时,并没有为之心动,相反却在心中暗暗腹诽袁绍小气,竟想用这么一个空头衔来y他萧建为其卖命。在萧建看来袁绍虽兵多将广,可汉室尚没有到倒台的地步。在军事上至少还有曹操、蔡吉等一干能臣力主保汉。在政治上中原的世家名门也大多站在汉室这一边。毕竟这些世家名门之所能被称为世家名门,是因为他们祖上曾在汉庭为官或是受到过汉室的册封。倘若给予他们荣耀的汉室都不存在了,他们又有何理由继续以世家名门自居。因此无论是于公还是于私,萧建都不会选择投靠袁绍。而他唯一担心的是执掌琅琊军务的张颌会否经不住诱惑倒戈袁绍。毕竟张颌之前曾在袁绍帐下效力,两者之间或多或少总有些主仆之义。
于是为了斩断张颌与袁绍之间的最后那么一点人情,萧建当即探头向张颌乘热打铁道,“将军会觉得此事难以决断也是人之常情。毕竟袁绍对将军也算有过一点知遇之恩。然则将军可曾想过,袁绍固然是提拔过将军,可将军也曾为袁绍冲锋陷阵。正所谓各取所需两不相欠,将军又何须执着于袁绍那点恩情?更何况袁绍此人心胸狭窄,属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之辈。将军就算投靠了袁绍,也难保日后不会成为下一个幽州麴义”
耳听萧建提到麴义,张颌不禁暗自打了个寒战。说起来,张颌与麴义都是当初从韩馥帐下转投袁绍的武将。不过张颌投靠袁绍之时还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军司马,而麴义则已经是名动北地的骁将。之后在与公孙瓒的征战之中,麴义立下的功劳比袁绍帐下任何一员将领都要大,冲锋陷阵的次数也比任何一员将领都要多。因此张颌在听到麴义父子因背叛袁绍而被诛杀的消息之后当场就惊得目瞪口呆。在他看来麴义或许脾气傲了一些,却并不是一个会背主的人。就像他们当初之所以会舍弃韩馥,也是因为韩馥先将冀州刺史的头衔让给袁绍之故。
难道事情正如萧建所言,麴义的死是因为袁绍忌惮其势大之故?那袁绍在得了天下之后,又会不会像清算麴义那样清算?思虑至此,张颌心中已不再有所疑虑。却见他猛地抬头冲着萧建一个抱拳道,“萧府君一番言语令颌茅塞顿开。某这就差人将那伪使连同这印绶、圣旨一同退还袁绍”
“善张将军如此深明大义,真乃琅琊百姓之福。”萧建言罢朝着张颌恭恭敬敬地作了一揖。
无独有偶,这一头张颌将袁绍派来的使者轰回了邺城,那一边远在河内郡的袁绍特使耿包也遇到了一桩令他头痛之事。原来自打那日郭图向袁绍进言拉拢河内司马家之后,袁绍便派了耿包前往河内招抚司马家,并下旨征召司马家的二司马懿入朝为官。经过之前的劝进一事,而今的耿包早由一介主簿升迁为了光禄卿。加之此番袁绍军借黎阳大胜之势横扫整个河内郡,沿途各县可谓是飞檄而定。故而耿包对招抚司马家一事充满了信心。可谁曾想一到司马家,耿包却那个号称“聪亮明允,刚断英特”的司马家二,竟成了这幅模样……
“懿,吾乃大陈国光禄卿耿包,奉当今天子之命来招入朝为官。”司马家的厅堂之内,耿包摆起官腔朝着一个倚坐榻上的青年拱手打量道。然而那青年却歪嘴斜眼对耿包的话语充耳不闻。
不用问,眼前这个面容白皙却五官扭曲的青年正是刚满二十岁的司马家二司马懿。依照司马家的说法,司马懿在不久之前染上了怪病,致使全身瘫痪,面部抽搐,无法言语。耿包起先不信,硬要司马家把人抬出来再说。结果眼见司马懿真是一副全身不能动弹的模样,耿包也不禁有些为难起来。
“耿特使,正如汝所见,吾家二确实身染重疾,不能随特使入朝面圣。”司马家的管家凑上前偷偷向耿包塞了一个红包道,“劳烦特使在陛下面前为吾家二开脱几句。”
耿包捏了捏那用锦缎包裹的小包,又瞅了瞅那头两眼无神、两手发抖的司马懿,最终长叹一声,点头道,“罢了,事已至此,吾也只能如此复命。”
“小的在此代二谢过特使大恩。”那管家说罢冲着耿包躬身一拜。
可耿包不耐烦地摆了摆手,甩袖就离开了厅堂。管家直起身眼见耿包一副像躲瘟疫一般躲司马懿的模样,嘴角不由扬起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但见他抬手一摆,在场的两个小厮便立马合力将司马懿抬回了卧室。
司马家是河内的望族,其二的卧室自然是书卷成堆,熏香环绕。可就是在这么一间雅致的房舍之中,却突如其来地飞来了一颗梅子正打中司马懿的左臂。哪知挨了一记的司马懿却依旧保持着瘫痪的姿态纹丝不动。似乎是懊恼于标靶的反应,又一颗梅子不偏不倚地击中了司马懿的额头。这一次司马家的二吃不住痛,终于动了动眉毛,而屋舍的角落之中也传来了一阵银铃般的笑声。
“都到了后院,还装装。”说这话的是一个二八年华,柳眉大眼的妙龄少女。但见其被着双手围着司马懿绕了一圈,眼瞅着后者依旧不答话,少女不禁又取出了一颗梅子警告道,“汝若再不答话,下一颗就往眼睛上招呼咯”
少女的话音刚落,便觉身子突然天旋地转了一番。原来司马懿趁其不注意骤然跃起将其一把抱入了怀中。不过少女虽被偷袭可脸上的笑意却更浓了起来。而能在司马家二房中如此放肆的女子,当然就是刚刚与其完婚的巨商之女张春华。在外界看来新婚才没几日就身染怪病,张春华可算是个命运多舛的女子。可聪慧的张春华却在完婚的第一天就瞧出的在装病。不过张春华不仅没有当众 揭穿的把戏,还在不久之后将一个撞见真相的婢女杀了灭口,从而为司马懿保住了秘密。
话说在经过那次婢女事件之后,司马懿对这位出身不高却聪慧异常的妻子不禁刮目相看。其不仅向张春华坦诚了装病的事实,在四下无人之时,也会暂且放下伪装同张春华耳病厮磨一番。却见这会儿的司马懿抱着妻子皱眉道,“袁绍的特使才刚走。吾怕其会派人再来试探。”
“汝当天下人都像汝一般多疑?”张春华瞥了一眼,眼见后者一脸的严肃,赶紧调皮地吐了吐舌头道,“且就让汝再多装几日。”
言罢张春华单脚一踮起身就要离开,却不想被司马懿一把又拉了,“罢了,人都走了。一时半会儿也不会杀回马枪。”
张春华见司马懿暂时放下了伪装的面具,脸上再次露出了盈盈笑意,继而柔声问道,“夫君这病要装到时候?”
司马懿被妻子如此一问,不由沉吟了一下答道,“装到各诸侯不再打吾主意为止。”
原来司马懿之所以会在大婚之后突然装病,正是为了躲避袁绍的征召。虽说之前司马懿已经谢绝过曹操一次,但此番袁绍是派遣大军而来,为了司马家上下的安危他也不得不出此下策应对。好在就刚才的情景看来,的模样似乎是让耿包死了心。而此人也不像是个心思缜密之辈。若是这次能顺利敷衍过袁绍,司马懿不介意以养病为由, 暂时带着家眷躲入山中隐居。
面对如此处心积虑的躲避曹操、袁绍的征召,张春华不由好奇地仰头问道,“夫君真不打算入朝为官?”
“而今诸侯逐鹿,烽烟四起。袁绍虽势大,但心胸狭窄绝非成事之主。曹操虽是一代枭雄,但曹氏出身太低,野心太大,日后多半会与朝廷翻脸。想吾司马家名满天下,坐拥门客三千,与其贸然投主,卷入无意的纷争之中,还不守着河内的祖产,弹弹琴,画画画儿,陪陪吾家美娇娘。”司马懿说罢,低头向张春华问道,“?做不了官不高兴了?”
“那里。就怕夫君到时候憋不住还是要出山。”张春华报以嫣然一笑道。
张春华一针见血的回答直中了司马懿的志向。却见这位年轻的世家,下意识地搂紧了娇妻,低声发誓道,“春华放心,为夫并非甘于留在河内做一介隐士。而是要静待天下大定之后,再出仕为官。毕竟无论何人当政,总需要吾等世家出面相助。”
杜鹃不啼,如之奈何?
杜鹃不啼则杀之
杜鹃不啼则逗之啼。
杜鹃不啼则待之啼。
小蔡感慨拼爹的时代,有个好爹果然可以少奋斗二十年啊~~~仲达乃滴经历不愧素秒杀各穿越种田官场文男主滴标杆~~~再加几个就能成种马文标杆也~~~
曹操不屑狼顾之辈,那有孤粉丝多~~~
仲达楼上素羡慕嫉妒恨~~~
正文 第三十七节 延津大战
迎着五月的徐徐微风,曹操在荀攸、夏侯渊、徐晃等部将的簇拥之下策马登上了位于延津以南的一处山坡之上。本该正处农忙季节的黄河沿岸,如今放眼望去却是一片萧瑟荒芜,直透着一股子肃杀的气息。原来就在一个月前,取得黎阳大捷的袁绍派遣大将颜良为先锋渡黄河进驻白马港。作为回应曹操则将附近各县的百姓一并沿黄河向南迁徙,从而在白马与官渡之间坚壁清野出了大片区域作为他与袁绍的决战之所。
没,曹操此番是抱着决战之心来同袁绍对峙的。易京与黎阳两城的前车之鉴,让曹操乃至天下人意识到高大厚实的城墙已无法阻挡袁本初的进攻。曹操想要战胜袁绍就不得不在野战中取得战果。然而袁绍此番南下的兵力是曹军的三倍有余,这便意味着曹军必须集中兵力方能与袁绍一较高下。集中兵力的代价自然就要放弃一些城池,哪怕这城池是曹操曾经的起家之地——鄄城。
“袁绍拥兵十万,自以为所向无前,看到鄄城兵力溥弱,定会瞧不起鄄城,绕道而去。可倘若主公给鄄城增兵,则必会引袁绍领兵来攻。且以鄄城的守备根本无法抵挡袁绍大军。一旦鄄城陷落,岂不是白白损失主公和鄄城两处的兵力?”——这是曹操出征之前,鄄城守将程昱的一番进言。依照曹操最初的布置,他原本是打算调拨两千名士兵协助程昱固守鄄城。可程昱却固执地坚持只以七百人守鄄城,并且向曹操做了以上这段解释。曹操听罢在赞叹“程昱之胆,过于贲、育”的同时,也遵照程昱所言不再向鄄城增兵。
如今看来程昱的分析可谓是一针见血,袁绍在率主力渡黄河之后,果然没有派兵进攻鄄城,而是直接绕道兵指延津。见此情形,曹操在暗叹“本初自大”之余,倒也彻底安下心来开始潜心调兵遣将与袁绍周旋起来。
“启禀司空,约有五六百骑袁军进抵延津。”
斥候的禀报打断了曹操等人欣赏风景的心情。但见站在曹操身旁的部将史涣立马转身向曹操进言道,“司空机不可失,末将这就领兵阻击”
其实也难怪史涣会如此急着出兵,原来曹操这次带来的兵马不过六百人,同此刻斥候打探来的袁军先锋不相上下。倘若这会儿不出兵阻击,等袁绍的大军悉数到场之后,岂不是更没机会取胜?
然而面对史涣急切地进言,在场的其他曹营将领却并没有附和的意思。至于曹操更不动声色地沉声下令道,“再探。”
“喏”斥候领命之后,快速消失在了众人面前。而除了史涣对曹操的决断表示惊讶之外,其余诸将都显得颇为淡然。徐晃甚至干脆翻身下马找了块凸起的土墩坐下,开始擦拭起他的爱斧来。
不过仅过了一盏茶的功夫,先前领命而去的斥候又风风火火地带回了新的战报,“启禀司空,袁绍军骑兵逐渐增多,步兵不可胜数”
斥候此话一出,史涣下意识地倒抽一口冷气将目光再次投向了曹操。可此时的曹操依旧面色如常。但见其先是看了看笃定的徐晃,又扫了一眼山坡背阴处正整装待发的曲部,跟着便张口下令道,“再探。”
言罢曹操也不管神情惊讶的史涣与斥候,而是回头兀自向夏侯渊下令道,“妙才,传令各部,解下马鞍,放马休息。”
“得令。”夏侯渊咧嘴一笑,策马下山传达了曹操的命令。
与此同时曹操与荀攸则自顾自地翻身下马,像徐晃一样找了块干净的地方坐下歇息。一旁的史涣等人见状,心里虽纳闷得很,却也不得不照着曹操的话去做。一个个下马解鞍围坐到了曹操的身边。不过史涣还是不放心地向曹操提醒了一句道,“司空,再等下去,元让将军所率的辎重可就得经过延津也。不若即刻派人知会元让将军让其领兵回守营垒?”
耳听史涣提到了夏侯惇所率的辎重,身为军师的荀攸心意味深长地冒出一句道,“眼下正是引敌上钩的大好时机,元让将军能就此离开?”
荀攸此话一出,饶是史涣再木讷,也总算是听出了些门道。而作为始作俑者的曹操则看了看荀攸,微微一笑,抽出长剑像徐晃那样擦拭起来。身为一个在沙场征战多年的诸侯,曹操十分清楚要战胜袁绍唯有以奇制胜。以奇制胜或许并不能杀伤多少袁绍的兵力,但却可以鼓舞自家士气,打击敌方士气。特别是在袁绍裹挟“天崩地裂”之术横扫黄河两岸之际,士气二字更是显得尤为地重要。
不过以奇制胜的关键并不在于其战术有多精妙,而在于实施者的心理素质有多顽强。历来能以奇制胜者,往往都是胆大心细、善于忍耐之辈。就像豺狼虎豹捕食猎物,往往要经过漫长的等待一样。捕猎者往往要等到最合适的时机出击方能捕获猎物,否则轻则放跑猎物;重则被猎物反噬。
然而有些道理说说简单,真做起来却并不容易。斥候在曹操的指派下不断从前方传来袁绍军,“敌骑三千”、“敌骑五千”、“敌将文丑”……一次又一次的汇报,刺激着在场每一个人的神经。饶是史涣明知曹操这次是打算用辎重y袁绍军如套,却还是忍不住向曹操规劝道,“司空,可以上马也?”
可曹操依旧固执地摇头否决着,“时候未到”
曹操能以一句“时候未到”阻止部将出击,却并不能抵消众将领心中逐渐膨胀的焦急。这不先前还神定气闲的徐晃,在听到文丑出现后,便欣然起身将战斧挂在了马鞍之上。而一向以曹操马首是瞻的夏侯渊也站起身时不时地向延津方向眺望着。然而就算是如此,曹操依旧自顾自地坐 在那里擦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