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穿残汉第108部分阅读(1/2)
政的延续而已。朝堂依旧,国库依旧空虚,百姓依旧困苦。大汉需要一场变法来洗涤朝野间的污垢。而放眼天下众诸侯,也只有曹操拥有变法的眼界与决心。
然而真当曹操摆出“佛挡杀佛,神挡杀神”的架势要推行变法时,荀彧的内心深处却涌起了一丝恐惧。说到变法世人头一个想到的就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富国强兵固然令后人津津乐道,商鞅本人在推行变法时的“疯”与“狂”同样让人印象深刻。以荀彧对曹操的了解,论执着曹操丝毫不输商鞅。至少眼前的赵彦案就让荀彧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秦朝的渭水连坐。当年因几个臣工在栎阳集市上毁谤新法,商鞅以连坐之法将那几个臣工连同集市上数百名商贩行人拉到渭水河畔一同处死。据说当时秦人的尸体堆成了小山,连带着整条渭水都被鲜血染红。显然曹操也想利用赵彦案为变法杀人立威。只是这样做对大汉来说真是福吗?
荀彧不否认以法家之术变法能让大汉迅速变强。可变强之后呢?继续任用小人酷吏?对百姓苛以重刑?那与当年的暴秦国又有何不同。在期盼大汉重生与害怕大汉重蹈暴秦覆辙的矛盾中,荀彧打心底里希望曹操在变法的问题上能更谨慎一些。不过他也知仅曹操不会因秦朝二代而亡,而放松对变法的推行。于是荀彧决定换个角度来规劝曹操,“丞相明鉴,而今天下未定,丞相若因强行推行新法而与朝廷交恶,岂不是让其他诸侯坐收渔翁之利?”
“天下未平又如何。当年商鞅变法之时,天下不也四分五裂。”曹操说到这儿,反倒是饶有兴致地向荀彧反问道,“文若,汝倒是说说,何人是渔翁?刘表乎?刘备乎?孙策乎?蔡吉乎?如何坐收渔翁之利?与朝中大臣勾结乎?”
荀彧见曹操像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般要力排众议实施变法,不禁急道,“丞相……”
曹操却抬手打断了荀彧的话头,昂首傲然道,“若是如此,孤就在许都等着他们勾结!”
——————
随便说两句谈起三国大家想到的总是武将的单挑,谋士的智斗。其实变法也是三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曹魏的变法,对后来的两晋南北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如果不谈变法,也就无法解释清楚曹操许多矛盾的所作所为。所以柳丁一直觉得曹操作为政治家的层次与眼光高于同时代的诸侯和谋臣。那个,武侯粉见谅。道德神马滴~真心不能拿到治国层面上来谈。一祭出道德大棒的话,那从商鞅到张居正就都要划归“j臣”了~~~魏武、本朝太祖等更是“反人类”滴干活~~~
正文 第十七节 君臣离心
“曹操欺人太甚!”哗啦一声,摆满笔墨纸砚的御案再次成为了刘协发泄的对像,被一骨脑儿地掀翻在地。唬得在场的内侍个个噤若寒战,大气都不敢多喘一声。可绕是如此刘协也没放过这些奴才,却见他抬手指着众内侍的鼻子大声喝斥,“尔等皆是曹操耳目!滚!都给朕滚!”
话说典韦昨日当街杀赵彦是在傍晚时份,身为天子的刘协却直到今早才得知赵彦的死讯。可谁知还未等刘协从赵彦横死的消息中缓过劲来,许令满宠就已抢先一步在早朝上上奏赵彦一案。相比两眼一抹黑的刘协,曹操一党显然是有备而来。满宠在朝堂上出示了赵彦与所谓张晟一党暗通的书信,以及赵府车夫的口供,用以证明赵彦意图谋反。于是乎,原本的遇害者转眼成了叛国谋逆,一场杀人案变成了逆反案。
起先,刘协坐在龙坐上看着满宠将所谓的证据一一出示,心里还一阵冷笑,认为如此颠倒黑白的把戏只是傻子才会相信。然而事实却证明在朝堂上站着的绝大多数都是“傻子”。少数的“聪明”人不仅官小言轻,且缺乏准备,三言两语间就被满宠以强有力的证据给顶了回去。甚至当刘协打算亲自上阵,质问曹操典韦当街杀人是怎么回事时,堂下的吴硕竟向他摇头使了个眼色,要他不要深究此事。就连一向与曹操不合的董承也意外地从头到尾没有支声。直到此时刘协才意识到朝堂上其实只有一个傻子,那就是他这个大汉天子。
明白了这一点的刘协,只觉自己经历了一场登基以来最为屈辱的早朝。早年董卓专政之时。刘协还能借口自己年幼。哪怕是流亡关中,在破庙被匈奴兵围观上朝,刘协也可用胡人不懂规矩来自我安慰。现在的刘协已经成年,曹操也不是不懂礼法的蛮夷。可曹操不仅不敬畏他这个真命天子。还冤杀大臣当众指鹿为马。于是不等早朝结束,刘协便豁然起身拂袖而去。
中途退朝固然是向曹操示了威,可刘协在路上却越想越郁闷。越想越心惊。一直以来刘协都认皇宫大内已被他打造得如铁桶一般牢固。因为趁着曹操外出征战的两年时间里,刘协在皇宫大内安排了不少心腹在身边供事。可谁曾想昨晚竟没一个人来告诉他赵彦的死讯,甚至连半点风声都没有透露。由此可见眼下的皇宫确实是个铁桶,但不是保护刘协的铁桶,而是曹操拿来关他这个天子的铁桶。更为重要的是,既然曹操能封锁消息,那他也就能打探消息。想到这自己这一年多来在皇宫说过的一些话。见过的一些人,刘协只觉头皮一阵发麻。在又骇又恼之下,他一回到宫中就直接拿侍奉左右的内侍撒了口恶气。
天子都叫滚了,一干奴才又怎敢不从。仅一眨眼的功夫,殿内的内侍就抱头鼠窜着散了个干净。而赶走内侍的刘协则像是被抽干力气一般。一屁股颓然地跌坐在了地上。见此情形一旁的吴硕赶紧上前想要搀扶起刘协,却被后者赌气地一把甩开,“朕不用扶!汝去告诉曹操,朕现在就退位让贤!这龙榻谁爱坐谁坐!”
刘协这一吼让在场的吴硕与董承都吓了一跳。却见两人当即双腿一曲跪地劝谏道,“陛下息怒!此等诛心之言万不可说出口!”“是啊,小心隔墙有耳!”
“隔墙有耳?隔墙有耳又如何!朕该说的都说了,不该说的也说了。还怕被曹操听去了?”刘协惨笑一声道。
吴硕与董承听刘协这么一说,也不由自主地各自吓出了一身冷汗。相比身处深宫大内的刘协,吴硕与董承大约是在入夜时分从家仆口中得知赵彦死讯。但就算他两消息比刘协灵通。面对满街戒严的曹兵,依旧只能躲在府中一夜到天亮,更不用说互相通气谋划对策了。加之又有董卓暴政的前车之鉴,所以先前在朝堂之上吴、董二人都没有出面反对曹操。但正如刘协所言,在曹操远征的这两年中,无论是吴硕。还是董承都曾在宫中与刘协商讨过对付曹操的计策。倘若曹操一早就在天子身旁安插了密探,那如今注意言行又有什么用呢。
其实赵彦一案对吴硕的打击远胜于董承。毕竟董承从一开始就将曹操视作另一个董卓。而吴硕则一直视曹操为中兴大汉的能臣。然而曹操今日在朝堂上的所作所为,显示出他或许没有董卓的荒滛无度,却绝对比董卓更铁腕。面对这样一个对手,用寻常的制衡之术,显然起不了作用。可若是真与曹操为敌,无兵无将的天子又如何是其对手。
且就在吴硕为大汉的前景忧心忡忡之时,跪在一旁的董承已然下定了一不做二不休的决心。但见他挪着膝盖爬到刘 协面前,低声进言道,“陛下莫忧。 当年董卓权倾朝野,而今董卓又在何处?”
刘协当然记得当年那个将他逼得几欲失禁的董胖子最后是什么下场。所以听罢董承所言,年轻的天子眼中顿时就闪过了一丝杀意。
赵彦案传到蔡吉耳中时,她已离开幽州,正在回东莱的路上。在蔡吉的印象之中,正史对赵彦案的记述十分简略,只说赵彦时常向汉帝陈言时策,曹操因此恶而杀之。不过相关的野史倒是提到刘协曾因赵彦案同曹操起过争执。据说刘协当时直截了当的对曹操说,“你要辅佐朕,就要尊重朕。如果做不到,朕愿意让出帝位,请你三思。”曹操听后脸色大变,连连叩首,口称,“不敢。”但刘协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在暗中积极策划政变,并最终爆发了赫赫有名的衣带诏事件。
如今杀赵彦的虽是典韦,但从许都传来的消息来看,刘协依旧如史书记载的那般因赵彦之死与曹操起了争执。曹操则一面称病在家拒不上朝。一面指使满宠等人借赵彦一案大肆捕杀政敌。这态度可比他在原有历史上的表现来得强硬。其实也难怪曹操会如此表现。毕竟历史上的赵彦案发生在官渡之战前,曹操尚需顾忌袁绍的干涉。而如今的曹操已然消灭袁氏一族,其权势可谓如日中天,自然不会太过在意刘协的反应。
一想到眼下曹操与刘协之间的矛盾会比原有历史更加尖锐。坐在马车上的蔡吉便不由自主地长叹一声道,“真乃多事之秋也!”
耳听蔡吉突然如此一叹,同坐在马车上的崔林与新近入幕的北海名士徐干。不禁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最后还是崔林试探着向蔡吉问道,“主上,出何事也?”
“御史赵彦当街被杀,曹丞相却因此案与天子起了争执。汝说这可如何是好。”蔡吉说罢,苦笑着将手中的书信递给了崔林。
崔林接过书信与徐干凑在一块儿将纸上的内容大致看了一遍。却不想两人越看神色就越凝重。待到后来,徐干忍不住指着书信,颤声说道。“这……这岂不是在指鹿为马!”
相比一身书生气的徐干,作为蔡吉幕僚的崔林则更多地从政治方面考虑问题。却见他特意扫了一眼正在车外护驾的曹丕,进而向蔡吉低声进言道,“主上明鉴,曹操如此嚣张跋扈。难保不会重蹈董卓覆辙。主上与曹家有婚约在身,日后难保不会受其牵连。”
崔林的那点小动作全被蔡吉瞧在了眼里。确实,曹操在许都闹得越凶,曹丕的处境就越尴尬。不过眼下蔡吉并没有解除婚约的打算,更没有与曹操为敌的打算。相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放眼天下曹操是在政见上最接近蔡吉的一个诸侯。虽然蔡吉并不认同曹操的一些高压作风,但这并不妨碍双方在政务上的合作。像是在打击士族豪强这一点上,蔡吉就与曹操形成了互为犄角的盟友关系。曹操在河内、魏郡诛杀,极大地威慑了幽州的豪强。而蔡吉在幽州清查豪强兼并。也断了冀州豪强们的后路。所以蔡吉跟着便摆了摆手说道,“德儒此言差矣。赵彦一案,曹丞相虽有护短之嫌。但赵彦非议朝政、暗通张晟一党在前,也算是罪 有应得。故孤觉得曹丞相绝非董卓之流。”
崔林听蔡吉这么一说,便知自家主上暂时不会放弃同曹操的盟约。基于如此基调他骑驴下坡着向蔡吉拱手进言道,“若是如此。林以为主上可修书一封规劝曹丞相与陛下和好。”
蔡吉听罢崔林所言不由眼前一亮,心中有了新的计较。说实话以曹操与刘协之间的矛盾,自然不可能因蔡吉的一封信而冰释前嫌。但这封信她又很有必要去写。因为这封信与其说是写给曹操与刘协的,不如说是写给天下士林看的。为的就是向天下人表明她蔡吉对汉室的态度。想到这里,蔡吉当即抚掌颔首道,“德儒言之有理。此事孤会考虑。”
说到这儿蔡吉又将目光转向一旁坐着的徐干,客气地套近乎道,“素闻伟长先生文采飞扬,近日能得先生辅佐,实乃孤之大幸。”
伟长是徐干的表字。虽说他目前在青、冀两州的文坛上已颇有名气,但终究还没达到历史上建安七子的高度。此刻耳听蔡吉如此盛赞自己,徐干多少有些受宠若惊,“干不过一介文士,当不得齐侯如此谬赞。”
“伟长先生莫要客气。”蔡吉摆了摆手,直奔主题道,“孤今日让德儒请先生来此,试想请先生出任齐侯府文学掾,教导孤的未婚夫曹丕。”
前一刻才刚得知曹操在许都指鹿为马,这会儿蔡吉却又要自己教导曹操之子。如此巨大的反差让初来乍到的徐干一时有些难以适应。话说徐干本人对政治并不感兴趣,他之所以会接受蔡吉的邀请出仕齐侯府,完全是冲着尊经阁藏书来的。在他看来只要能在尊经阁借阅那些珍贵的藏书,那怕只是做个门客也是值得的。但给曹丕做老师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倘若曹操真是另一个董卓,那就算蔡吉现在同曹丕保有婚约,日后也会分道阳镳。如此一来,徐干教得好,可能是资敌;教得不好,也可能引起蔡吉不满。觉得有些进退两难的徐干,斟酌了一下向蔡吉试探道,“主上,曹公如此人物,干才疏学浅,恐难以教导丕公子。”
对于像徐干这样的推辞,蔡吉早已见惯不怪。由于曹丕的身份特殊,不少幕僚出于对前途的考虑,都不怎么肯充当曹丕的老师。好在蔡吉对此早有定夺,却见她当即就向徐干表态道,“伟长先生莫要推辞。子桓素来喜好诗词歌赋,伟长先生就照此往下教便可。”
“是啊,诗词歌赋乃汝之长,伟长汝就不必推辞也。”崔林也跟着附和道。说起来,崔林曾不止一次在私下里同蔡吉的幕僚谈论过曹丕在齐营该如何定位。虽然众人对曹丕的态度各不相同,但都一致认为这位丕公子从文比从武要来得妥当。而崔林本就不看好曹蔡联盟,自然是更不想曹丕有什么大作为。因此在得知蔡吉有心将曹丕往诗人方向培养之后,崔林便十分积极地接下了请徐干出山的任务。
蔡吉与崔林的连番劝说,让徐干心里也稍稍有了点底。再加上对尊经阁的向往,于是他便欣然答应道,“既然如此,干就恭敬不如从命也。”
“那孤就替曹丞相,在此先谢过先生也。”蔡吉作势向徐干拱手一拜,眼角的余光却瞥见车外的曹丕在同一个斥候交谈了几句后,急忙调转马头朝马车这边赶了过来。于是蔡吉停止了与徐干两人的谈话,探出车窗向曹丕问道,“子桓,出何事也?”
曹丕勒马抱拳道,“禀齐侯,前方官道有百姓祭祀玄女祠。”
“玄女祠?”蔡吉微蹙了下眉头,旋即下令道,“备马!孤去看看。”
——————
终于年底鸟~~~偶可以回办公室~(≧▽≦)/~啦啦啦~散个花先~~~再上小剧场~~~
凤穿某宝,详情评价95xx(匿名 )五星!稻草小人一枚,钢针一把~~~甚合朕心。
&差评~!垃圾店家,垃圾头疼贴!!!不退款,孤让满宠、卢洪抄了乃这黑店!
——亲,头疼原因请参见一楼~~~
草皮诗经全套已到,替老婆代收,不做评价~~~
正文 第十八节 玄女祠
当蔡吉带着一干文武赶到事发现场时,通往平原城的官道两侧已聚集了近千人。这其中既有好奇张望的平民百姓,也有衣着光鲜的豪长者。不过人群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手持彩旗,身穿单衣的祝巫。巫祝主要负责向鬼神祈福,为人占卜凶吉。寻常的一个村子能有一两个巫祝常住已经颇为难得。而眼前的巫祝竟有十多人,足见玄女祠的规模颇为盛大。不过若是是蔡吉没有记错的话,东汉的《祀典》中并没有记录有玄女祠。这就意味着所谓的玄女祠是座滛祠。
滛祠指的是不在朝廷《祀典》的祠庙。这里的“滛”字,并非滛荡、滛秽的意思,而是指额外、过多的意思。依祠庙祭祀的神祇,主要可以五类一是农业类 神祇,如土地庙、龙王庙等;二是与文教类有关的,如文庙等;三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有关的,如财神、门神、送子娘娘等;四是以“忠、孝、节、义”闻名、堪为世人表率与楷模的圣贤;五是当世的功臣、名士,由于都是活人,故而也称生祠或长生碑。
由此可见滛祠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想到拜谁就拜谁。其中对圣贤的神化更是两汉王朝的一大特色,并对后世中华的神学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汉朝的缔造者刘邦出身实在太低,低到攀附不着像样的先祖来证明其血统高贵。这在讲究血统、讲究出身的春秋战国时代是难以想象的一件事。为了向世人彰显刘家皇朝的正统性,刘邦便编出了“芒砀斩蛇”的故事来证明他是赤帝子的化身。但这种把戏骗骗愚夫愚妇还成。可忽悠不了世家大族以及天下间的读书人。于是从汉武帝起,以董仲舒为首的汉儒便开始着手将儒学与谶纬之术相结合,炮制出天人感应的神学体系,用以论证历代圣贤君权神授的道理。
不过围绕君权神授。龙为天子神威的造神运动很快就落入了无序的混乱之中。不同的人,不同的势力,出于各种目的炮制出了大量的“神”。加上市面上流传的各式“神话谶纬”。令汉朝的统治者不得不对神系进行钦修。所谓“钦修”就是说皇帝有权利决定、分辨关于神的事情。随时增删。值得一提的是,倘若一座祠庙被皇帝承认了,却没有被记录在《祀典》中,那这庙依旧是滛祠。这就使得不同的统治者对滛祠的好恶有着巨大的反差。
像是东汉的桓、灵二帝时期,滛祠就十分兴盛。不少官吏或是为拍上官马屁,或是要给自己脸上贴金,动用民脂民膏在地方上修建了大量祠庙。不少豪强富商更是勾结贪官。借祠庙非法敛财,鱼肉百姓。据说高峰时期仅济南一郡就有六百多座祠庙。不过如此庞大的全民造神运动,也在无意间削弱了神灵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最终使得汉民族发展成了地球上最为世俗化的一个民族。
而相比寻常百姓,深知造神真相的统治者,那更是不把所谓的神放在眼里。历史上不少帝王将相。为了统一思想,整顿风气,都曾捣毁滛祠,禁止过分祭祀。曹操作为这方面的先行者仅在青州就捣毁过上数座滛祠,以至于蔡吉穿越汉末数年还真没碰到过像样的滛祠。这会儿眼见自己治下突然冒出如此规模的滛祠,蔡吉不由神色凝重地向崔林吩咐道,“德儒,汝去打探一下,这玄女祠究竟是何来路。”
可还未等崔林抱拳领命。对面的人群突然响起了一阵马蚤动。见此情形,曹丕立马挡在了蔡吉面前提醒道,“齐侯小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