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解密(一)(1/2)
更新时间:2012-08-04
红票好少啊,诸位如果认为不值得投票的话,最少也要在书评说说为什么吧,给力些,这样作者也有些动力,拜谢。
##
包拯将斗笠置于地下,双手整整衣冠,向堂上堂下众人扫视一圈启齿道:“诸位父老乡亲,今日包某便为各人剖析一番此案案情,实在此案偏差很显着,只需一番小小的推论和演示便可推翻对这位苏小官人的指控。”
众人苦思冥想也想不通为什么看似铁证如山的案件到了包大人口中便成了另一番摸样,纷纷道:“包大人,给我们讲讲吧。”
“久闻包大人智慧超群,今日终于能眼见了。”
“包大人出马,没有什么肮脏伎俩能逃得过他的火眼。”
人群的议论声宛如一根根钢针在朱世庸及商会诸人心头乱捅,捅的血花四溅;痛归痛,现在朱世庸等人也只能强自忍耐冷眼旁观,他们一个个支楞着耳朵仔细听包拯的话语中是否有破绽和不合理的推断,一旦发现即群起而攻之。
包拯招招手道:“诸位噤声,此乃公堂之上,《明镜高悬》匾额之下即是朝廷重地,莫要喧华喧哗。”
人群迅速清静下来,包拯满足的点颔首,启齿道:“适才府台大人言道,在那秦大郎身上发现一份遗书,包某想见识见识这份遗书如何?”
知府师爷双眼看着朱世庸征询他的意见,朱世庸虽不情愿,但现在拒绝岂非自承有鬼,颔首小声道:“拿去给他,但要小心。”
言下之意似乎是要师爷防止包拯扑灭证物;那师爷一愣,随即眨眼道:“小人明确。”
师爷小心翼翼托起木盘来到包拯眼前,包拯举手欲揭素绫,师爷虽老的牙都掉了,没想到身手倒很敏捷,一转身迅速躲过包拯的手,嘻嘻笑道:“包大人,照旧小人帮你揭开为好。”
包拯何等精明之人,连忙明确他的用意,连忙脸上变色。
苏锦在一旁看得真切,心道:“这朱知府可够蠢的,堂堂包大人亦是朝廷命官,公开场合之下怎会干出扑灭证据之事,这可是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包拯脸上怒容一闪而没,随即恢复自然,双手负后道:“那便有劳了。”
师爷笑嘻嘻的道:“应该的,应该的。”当下轻轻揭开素绫,拿起盘上竹签将折叠的纸张轻轻挑开压住,送到包拯眼前。
包拯探头仔细视察,眉头忽松忽紧,脸上忽喜忽忧;大堂上下几百双眼睛盯着他的脸色,鸦雀无声,呼吸相闻。
约莫半盏茶的功夫,包拯抬起身子,向那师爷道:“多谢了。”
那师爷道:“看完了?”
“多谢。”包拯道。
“不再多看一会了么?”师爷突然冒出一句,不知道是客套照旧挖苦。
包拯皱眉道:“有劳送回,以免受到污损。”
那师爷也惊觉自己多嘴,偷眼寓目府尊大人脸色,也是不善,当下赶忙将素绫盖起,一语不发的放回公案之上。
“诸位,这份遗书是假的。”包拯第一句话便震慑全场,除了苏家诸人和商会众人以及知道实情的知府大人之外,场上场下均均是一片抽气之声,难怪包大人敢于果真叫板,只要能证明此遗书是假,那么加诸于苏小官人之身的指控即是凭空捏造。
“包拯,公堂之上可不是你信口雌黄之地,此话将被主薄纪录在案,你将狡辩不得。”朱世庸喝道。
包拯一双虎目盯着朱世庸道:“包某为何要狡辩?这份遗书原来就是冒充之物。”
“何以见得?”朱世庸道。
“疑点之一,书写遗书纸张用的乃是楮皮纸,俗称白麻纸;这种纸张全大宋只有一家生产,那即是京兆府(注:长安城)张记纸坊,张记纸坊只在京城开了一家分号,大宋近半官民书局用纸皆出自张记纸坊,但因路途遥远,加之价钱昂贵,故而我庐州府大量使用的是徽州竹板纸,适才我仔细视察,那纸张下方有张记印章,虽为水所浸映,但清晰可辨;此纸张为张记所出无疑,这即是疑点之处。”
“笑话,这有什么可疑的?我庐州府亦有张记白麻纸啊,虽然数量不多,但也照旧有的。”朱世庸嗤笑道。
“苏小官人,你苏记用纸一般用何种纸张?”包拯转向苏锦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