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孙氏昆仲(2/2)
“康儿,你看如何?”此刻孙志思忖着陶应的话语,对着自家儿郎时便没了初时的怨气,因而语气也和缓了下来。
但那少年却不知眼前这和自己弟弟差不多年纪的少年是何来路,观其衣饰颇华贵,出行随从众多,听说还是卢县县令家的儿郎,可卢县不是在邻郡济北国么,为何又到了博县。
正当那少年举棋不定时,陶应却又出言问道:“孙亭长,说了许久,还不知道令郎如何称呼?”
“是孙某失礼了,我家大儿名康,小儿名观。”
刚才孙志叫他大儿子为康儿时,陶应就仿佛想起了什么,故而有此一问。现在听到这两兄弟分别叫孙康和孙观,顿时联想到了与臧霸一同拥兵于兖徐之间的泰山豪杰。
刚才听孙康发言时,就知道他不是一个甘于陇间地头,甚至不甘于一亭一乡的脾性。虽然十几岁少年时候的愿景与真实的能力不一定成正比,但有想法的人总比没有想法的人来得可贵。
结合孙康的志向,与他们兄弟俩的名字,陶应觉得这兄弟俩有很大可能就是在史书中留名的泰山豪杰,便打算着意笼络一下。
“孙氏昆仲,我乃丹阳陶应,打从卢县来,幸会幸会!”陶应向孙康孙观兄弟俩揖手道。
“博县孙康、孙观,见过陶郎君。”孙氏兄弟见陶应如此客套,便一齐站起来回礼道。
“应方才听孙兄言志,亦为之鼓舞振奋,男儿自当效法卫龙城马上封侯,孙兄他日或也有此一日哉!”
这孙康也不过是十七八岁的少年,陶应有意结交于他,便尽拣着些热血少年爱听的话说。果然,孙康大有同感。
“卫龙城自是我辈楷模,然康亦不曾妄想马上封侯,陶郎君美言了。”孙康虽说胸有志向,却是也知道自己斤两,没有妄自称大。
“此酒敬孙兄之志。”陶应举杯敬孙康道。
“哪里当得,当是康敬陶郎君才是。”孙康见陶应虽为士族贵家,但言谈之间并不倨傲,因而甚有好感,所以言辞之间便也存了几分敬意。
陶应知道孙康兄弟俩好任侠,便拣着他唯一所知也好任侠的陶升事迹拿出来下酒。
在推杯换盏之间,将陶升仅仅靠一眼便识破流贼,随之搜寻线索,确定方位,威吓医者,采纳毒计,奋勇当先,一举擒贼的故事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
在座的陈应、颜然、徐岳等人也都是第一次听说陶升的事迹,纷纷跟着陶应的叙述,时而拍髀,时而抚掌,时而惊呼,时而长叹,时而皱眉,时而大笑。待到整件事情说完,陶升已然是圈粉无数,在座之人俱都赞颂陶升大有古之侠客风范,为民除害,佑护乡里。
“我辈侠者当如是也!”年纪不大的孙观,却也与其兄孙康一样,颇能立志。
“你算得什么侠者了,别整天里给我惹事就谢天谢地了。”孙观的豪言顿时招来了他老子孙志的一下脑门,吓得吐了吐舌头不敢言语了。
“陶二,你那族兄甚是了得啊,可惜未能与你同去济阳,不然也能当面见识见识。”陈应的话语里充满了惋惜之意。
“莫要惋惜了,我与族兄约好,年后他会抽时间来卢县盘桓一段时间,到时候有得你尽地主之谊的机会。”
“喔?那敢情好,届时一定要好好见识一下魏郡大侠的风姿啊,哈哈!”
“陶君之义,之勇,之智,然亦深为敬服,届时定要一慕陶君风姿。”一向话不多的颜然,也出言附和道。
在一旁的孙康与孙观听了都颇为艳羡,都在期冀自己也能如陶升这般做出一番侠义行径,然后名扬郡县,为人敬服。
陶应将孙家兄弟的热切眼神都看在眼里,知道陶升的故事已经起了些效果。
他也没有再提帮孙康到卢县任事的事情,毕竟这应当是孙志求他帮忙,而不是他去主动拉拢孙康。有些事情,操之过急反而会适得其反,若是孙志父子有那念想,自然会水到渠成。
由于明日还要起早赶路,炙烤大会早早地就结束了。
可能是夜了,也可能是孙志要与自家儿子说些什么,孙康与孙观饭后并没有归家,也留宿在亭舍之中。
这一夜,许多人睡得香甜深沉,也有人满怀心事辗转反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