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汉末英杰逸闻录 > 第四章 崔象赠书

第四章 崔象赠书(2/2)

目录
好书推荐: 豪也是一种生活 将军不只会通马桶 麦杰克与黑白书局 今天也要守护你 常理不存在的轮回 重生之黑铁的荣耀 军事承包商 浮世之怒 无限传奇之机械师 民工的艺术人生

虽然现在早就没有东周时期那样百家争鸣的大场面,但传承下来的各家隐隐间也有一定的联系,像崔象祖父崔瑗就与数家张衡相交莫逆。如今知道了陶应数家子弟的身份,说话之间便又亲切了几分。

“原来凤声贤侄乃是刘公高徒,崔某久仰刘公大名,却未尝得见,今日一睹刘公佳徒,亦无憾矣。”

“晚辈当不得崔公赞誉,我随刘公受学不过月余,于刘公之学识更只粗涉皮毛。然则晚辈随侍在刘公身边时,亦听刘公称赞崔公家学渊源,子玉公与子真公皆有令名于朝野。在卢县之时,家父亦晓谕晚辈子玉公脩渠开田遗泽乡里之德政。两位尊长皆言农家之学有大益与社稷,今日得以拜谒崔公,实乃晚辈之幸事。”

“呵呵!陶令君养得佳儿,刘长史收得佳徒矣!凤声贤侄口才如此便给,他日必当光耀陶氏门楣,数家亦有荣焉。”

“崔兄切莫夸奖这小子,免得他得意忘形不知天高地厚。”

“我看凤声贤侄举止得体,动静合宜,容姿可观,颇有古君子之风,比之我那两个不肖子可是强之多矣。”

“晚辈向来顽劣,只是人前乖觉罢了,哪及得上崔家世兄家教严谨。”

“哈哈哈!”

见陶应说得有趣,座中几人都乐了起来。

陶应见此时气氛不错,便顺势开口问道:“崔公,家师尝言昔日曾看过子真公所著之《四民月令》,彼时即奉为当世奇书,所憾未能抄录一卷时时观阅。不知此书现还在否?晚辈是否有幸一观?”

其实陶应初次见面便提这样的要求并不是很妥当,因为现时书籍还是一个士族之家的立身之本。这年头衡量一个家族是否有根底,就是看其有没有家学,如颜家家传的《古文尚书》,有如汝南袁家家传的《孟氏易》等等。

此时的书籍与后世不一样的是,纸张还没成为书籍的主要载体,最普遍的是简书,而制作精良的则是帛书。既然没有纸书,更没有印刷术,所有的书籍要传播都需要人工抄录。而竹简既笨且重,又不方便携带,此次陶谦出行幽州,一切从简的情况下还带了大半车书,由此可见一斑。

当时的人用“学富五车”来形容一个人很有学问,而五车书,也肯定没有二十一世纪的一书架子书字数多。

在书籍资源如此珍贵的年代,陶应开口就求别人家独有的书籍,虽然这书不是士族仕宦必修的儒家经典,但也属于很冒昧的举动。

“你这小子怎如此不知礼数,前人所著,岂是你说看就看的?”没等崔象回答,陶谦就跳了出来先把陶应数落了一通。

“哎!无妨无妨,先翁曾言,其所著之学说,若是有人愿看,便尽管看去,若是其中所载能有用处,那亦是造福元元之善举。”崔象倒是颇为大度,丝毫没有因为陶应的无礼举动而不快。

“子真公心怀社稷,崔兄高义,陶某佩服之至。”

“虞儿,且去为父屋内,取我亲自抄录的《四民月令》来。”崔虞听命而行,将将要走进内堂时,崔象又叫住他,说了一句:“且慢,将我所抄之《政论》与《草书势》亦一同取来。”

很快,崔虞便取了好大一摞简书和一卷帛书来。

“凤声贤侄,我农家与你数家向来互通有无,先祖亦与张河间相友。这几册书籍都是先祖先父之作,你且收下,若是有用,就代我崔家发扬光大便是。”

“崔公如此厚赐,晚辈如何当得?”陶应本只想借来看一看,至多抄一抄,却没想过索要书籍原本或者抄本,现在听说崔象要将这些书都送给自己,即便只是抄本,也是吓得差点没坐稳。

“崔兄,此举大有不妥。”陶谦也是立刻出来表态。

崔象摆摆手,示意父子俩莫要再说,随后说道:“无有不妥。且不提我农家与数家之渊源,就说刘公与我也是神交久矣,若是我开口向刘公讨要《七曜术》一观,他又岂会挟书以自珍。更何况我观凤声贤侄之才识人品,亦是敬赞刘公之眼光。倘若凤声贤侄能领会此中之学,想来先祖先父泉下有知亦会抚掌而笑。”

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再不收下崔象的这份大礼,也是说不过去了。陶谦亦是不再出言反对,反倒目视陶应,那意思便是赶快拜谢。

陶应避席而出,正儿八经地对崔象施了个大礼,言道:“崔公厚赐,晚辈自当日夜拜读,以期砥砺精进,不负厚望。”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再见了,赵宋 三国:摊牌了,我是曹操 红楼两小无猜玉轩情 大明:秋后问斩,太子是狱友 雍正往事 华夏风骨 大明:暴君崇祯,杀出一个日不落帝国 靖康年,这个太子超勇的 吾乃帝师 我为她们建了个国
返回顶部